发布时间:2025-10-24阅读(1)
《自然》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有关月球的最新研究成果
主要内容是我国的嫦娥五号从月球表面带回了一些土壤,科学家对这些月壤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同位素测量的结果,380公斤的月壤和月岩标本。 1978年,美国来中国访问时送的礼物之一就是月球的岩石样本,虽然打开之后发现这个样本跟黄豆粒一样大,上称一看只有1克,但饶是如此也让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也发表了14篇论文,并且还推算出了这粒样本在月球的位置。
但有一说一,虽然美国和前苏联在上世纪带回的月球样本不少,但他们采集的样本分布地域并不广泛这种在地球上成本高达30亿美元一吨的物质,是最理想的可控核聚变燃料,仅需100吨就能供全人类挥霍一年,但地球上的氦3储量还不到500公斤。
此次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氦3,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月球上至少还分布着500万吨,足够人类挥霍数万年,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 科学家统计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就增长了三分之一,预计到本世纪中旬,将会再增长77%,由此产生的能源缺口如果再靠化石能源去填补,地球的温室效应就会爆表,而如果靠可控核裂变又不太安全,所以可控核聚变技术必将成为人类文明以后的主要能源。
人类当下研究的是氘(D)和氚(T)的核聚变,它们的优点是聚变条件低能量高,但缺点也非常明显,聚变过程中它们会产生大量中子,所以在过去45亿年时间里靠太阳风冲击攒下了不少氦3,无形之中为地球文明创立了一座能源宝库。
更令人振奋的是,2030年左右中俄还将共建月球科研站,到时候月球的开发也将正式提上日程。 |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youqulife.com/read-65628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HTML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