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知识>白暨豚:长江里的“大熊猫”
发布时间:2025-10-27阅读(2)
|
白暨豚是一种古老的孑遗生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属于鲸目、白暨豚科的水生生物,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体长约2米,体重约250千克,雌性比雄性略大。它的腹部是白色的,所以叫白暨豚。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地方,以多种鱼和其他物种为食。
白暨豚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动物,它已经存活于世2500万年,可以通过化石追溯到530万年前。它有着高度的智慧和社会性,常常成群结队地活动。它也很友好和好奇,喜欢跟随船只或者与人类互动,也会与同伴互相玩耍。它们有着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沟通方式,可以发出多种声音来表达情感和信息。。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暨豚的数量越来越少,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水利工程、船舶交通、渔业误捕、污染等因素都都导致了白暨豚的栖息地丧失或退化,食物减少或中毒,繁殖障碍等问题。(www.ws46.coM)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命,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88年起将白暨豚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1年设立了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鹅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开始实施了“长江流域稀有及濒危水生动物救护计划”;2020年起实行了长江十年禁渔令等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关注,白暨豚的数量有所回升,并多次被人们发现其身影。但它们仍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并没有摆脱功能性灭绝(即虽然还存在个体但已无法维持种群)的噩运。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支持白暨豚保护工作,让这些美丽而神秘的“女神”能够在长江永久安居。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HTML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