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什么(两次提到的美食)
发布时间:2023-12-17阅读(8)
<span class="answer">导读</span>《浅说水浒》第451期(文/焦目)有人说,梁山好汉中没有农民。其实这话不对,至少宋江的弟弟宋清,就是个正儿八经的农民。其实,上梁山之前,108将大多都有工作....<p><img alt="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什么(两次提到的美食)(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e1f24f42ac774c37bf60f17fdfb01f3b.jpg"/></p><p>《浅说水浒》第451期(文/焦目)</p><p>有人说,梁山好汉中没有农民。其实这话不对,至少宋江的弟弟宋清,就是个正儿八经的农民。其实,上梁山之前,108将大多都有工作,只是行业不同。有造船的孟康,有打鱼的三阮,有乡村教师吴用,有卖柴的石秀,有铁匠汤隆,有贩卖马匹的燕顺、段景住,也有猎户解珍和解宝,甚至还有盗墓贼时迁。</p><p>可以发现,好汉们基本来自底层。</p><p>底层人生活不容易,吃肉喝酒都难,所以他们常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水浒中,好汉们特别爱吃肉,尤其是牛肉、肥鸡、肥鹅、肥羊等。光是鱼类,就有鱼羹、鱼脍、鱼汤等。</p><p>除了这些美食外,好汉们还吃过一种叫“鲊”的美食。</p><p><img alt="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什么(两次提到的美食)(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988eea2cec8e466693d8b8f611bd55a3.jpg"/></p><p>央视水浒中鲁智深形象</p><p>“鲊”在水浒中出现过两次。第四回中,鲁达逃到代州雁门县,金老汉认出了他,于是请他吃鲜鱼、嫩鸡、酿鹅以及“肥鲊”;第二十一回中,阎婆为了留住宋江,也买了鲜鱼、嫩鸡以及“肥鲊”等。</p><p>那么,“鲊”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美食?是不是只有鱼才能做成“鲊”?现在还有没有呢?</p><p><strong>从腌制食物说起</strong></p><p>要说“鲊”,得先说盐。中国人食盐、制盐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早在黄帝时期,就有夙沙氏煮海制盐的故事。夙沙氏也因为制盐有功,被后人奉为制盐业的鼻祖,也有人尊其为“盐宗”“盐圣”。</p><p>发现盐之后,各种腌制食物也随之出现。</p><p><img alt="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什么(两次提到的美食)(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3e71f425c9e34d8a945dbcaa64915ba8.jpg"/></p><p>中间为夙沙氏(来源网络)</p><p>至迟到西周,就出现了腌菜和腌肉。根据《周礼》来看,西周的人们不仅会腌制韭菜、茆、葵、菁、笋等,称之为“菹”;还会腌制鹿肉、鱼肉、兔肉、雁肉、猪肉等,称之为“醢”。</p><blockquote><p><strong>醢人掌四豆之实。朝事之豆,其实韭菹、菁菹、鹿醢、茆菹、麇醢……加豆之实,芹菹、兔醢、深蒲、酝醢、箈菹、雁醢、笋菹、鱼醢。——《周礼·天官》</strong></p><p>由此可见,当时腌制食物的种类十分多。</p><p>春秋时期,孔子曾经说过“<strong>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strong>”。这里的“束脩”,早在《礼记》中就出现过,指十条腊肉。孔子这句话,意思就是,凡是带着腊肉来的人,我都会教诲他。说明孔子不计酬劳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从侧面说明,当时腌肉颇为难得,甚至承担着货币的功能。</p><p><img alt="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什么(两次提到的美食)(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2f0e195dc0c34a2181ba8f4884e59896.jpg"/></p><p>孔子圣迹图(明·仇英)</p><p>一言以蔽之,3000多年前就出现了了腌菜、腌鱼等腌制食物。而“鲊”,就是腌鱼。</p><p><strong>各时期的“鲊”</strong></p><p>从字形来看,“鲊”最初只是指鱼类腌制。</p><blockquote><p><strong>鲊,菹也,盐、米酿鱼以为菹,熟而食之也。——东汉刘熙《释名》</strong></p><p>所谓“菹”,就是腌菜。这里可以发现,当时腌制鱼,还会用到米和酒。其实“菹”本意就是“阻”,是用盐和酒阻止食物腐坏,并使其发酵成为美食。</p><p><img alt="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什么(两次提到的美食)(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ce4ebd53ac224fd0b0ffaf54d24ab062.jpg"/></p><p>汉昭帝影视形象</p><p>《汉书》记载,汉昭帝有一回去钓鱼,钓上来一条三丈长的“蛟”。汉昭帝看到后,就让御厨把这个“蛟”做成了“鲊”。做成之后,骨肉青紫,十分美味。不过,这里的“蛟”可不是蛟龙,而是鳝一类的大鱼。</p><p>但是,从三国时,“鲊”就不再局限于鱼了,凡是腌制食品都可以称为“鲊”。</p><p>曹丕在《列异传》中记载,汉中有位鬼奕侯,很喜欢吃“鲊菜”,这里的鲊菜,就包括鱼肉蔬菜等;东晋名将陶侃,年轻时利用权力,把官府的鱼做成一坛“鲊”,送给母亲,以表孝心,不过他母亲并不开心,反而责备陶侃;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对安禄山恩宠无比,每月都会赐给他“野猪鲊”。</p><p><img alt="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什么(两次提到的美食)(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3f1f0b90453a4b09984aca4f232d7087.jpg"/></p><p>唐玄宗画像</p><p>当然,最常见的,还是鱼“鲊”。从文献记载来看,鲤鱼、银鱼、石斑鱼、鳣鱼、鲭鱼等都可以做“鲊”。</p><p><strong>宋代各种各样的“鲊”</strong></p><p>从宋代开始,“鲊”种类激增,除了各种鱼以外,包括莲藕、桃花、鹅、黄雀、蛤、冬瓜、笋、茭白、海蜇等,都能做成鲊。这一点,翻看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就能发现。还有,《吴氏中馈录》中有蛏鲊、胡萝卜鲊;《事林广记》中记有海棠鲊、玉钩鲊、清凉虾鲊等。</p><p><img alt="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什么(两次提到的美食)(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8c236362240d451cb02fbdd3bed976ee.jpg"/></p><p>《武林旧事》中的“鲊”</p><p>看完这些“鲊”,就能发现,宋朝不愧是中国饮食史上的又一高峰期。</p><p>水浒中,因为好汉们爱吃肥肉,而且“肥鲊”前面有提到“鲜鱼”,所以,宋江、鲁智深所吃的“肥鲊”,应属腌制的肥肉。</p><p>除了这些外,宋代还有几种特殊的“鲊”,值得一说。</p><p><strong>其一是“羊肉旋鲊”。</strong></p><p>赵匡胤建国之初,吴越王钱俶曾来朝觐。赵匡胤很高兴,为了拉近关系,他让御厨做南方美食。仓促之间,御厨只好把用羊肉做成“鲊”献上。赵匡胤和钱俶一尝,嘿,还真是不错。后来,每次皇帝搞宴会,都会用这道菜。</p><p><img alt="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什么(两次提到的美食)(8)"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1521285883bd4a769405e0b8cb049127.jpg"/></p><p>赵匡胤影视形象</p><blockquote><p><strong>开宝末,吴越王钱俶始来朝。垂至,太祖谓大官:“钱王,浙人也。来朝宿共帐内殿矣,宜创作南食一二以燕衎之。”於是大官仓卒被命,一夕取羊为醢,以献焉,因号“旋鲊”。至今大宴,首荐是味。——《铁围山丛谈》</strong></p><p>实际上,“鲊”作为腌制食物,一般要腌几个月才可以吃。因为是匆忙之间做出的鲊,所以御厨命名为“旋鲊”(旋有旋即、很快的意思)。御厨大概也想不到,自己无意中做出的菜肴,居然成了当时国宴中的第一美味。</p><p><img alt="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什么(两次提到的美食)(9)"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755bbcb9f21e4cb395a2bb9e9df4971b.jpg"/></p><p>《中兴四将图》中的张俊(最右)</p><p>公元1151年,作为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曾大摆筵宴,奉请宋高宗赵构。这次宴席,至少有180道美食,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这些美食中,就有“旋鲊”。</p><p><strong>其二是“黄雀鲊”。</strong></p><p>黄雀不是麻雀,二者体型差不多,但前者羽毛兼有红、黄、黑、绿等颜色,比麻雀漂亮多了。黄雀不仅好看,还被宋人制成了美食。</p><p><img alt="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什么(两次提到的美食)(10)"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fd1d891bcb0b4fe09cb238f3aa76deab.jpg"/></p><p>央视水浒中的蔡京形象</p><p>北宋末期,大奸臣蔡京做太师,他酷爱吃黄雀鲊。蔡京倒台后,有人去他家抄家,结果发现,他家三间大房子里堆满了罐子,罐子里全都是“黄雀鲊”。要知道黄雀体积很小,腌制后更小,一个罐子里都能放不少。这个故事,见于南宋周煇的《清波杂志》。</p><p>粗略一算,就算蔡京每天吃上20只,这些“黄雀鲊”都够他吃几辈子的。</p><p>徽宗让位后,蔡京因为作恶太多,被宋钦宗贬到儋州。走到潭州时,因为天下人都痛恨他,所以没人肯卖食给他,蔡京活活饿死。这种结局,恐怕蔡京做梦也想不到。</p><p>不过,像“羊肉旋鲊”“黄雀鲊”等成本不菲,所以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的。</p><p><img alt="水浒传里的好汉都吃什么(两次提到的美食)(1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371b932cb7704944881c3140490b0e0d.jpg"/></p><p>央视水浒中的宋徽宗形象</p><p>宋代以后,元明清的文献中依然能见到“鲊”。</p><p>元代《全元曲》中,有“<strong>钓鲤新为鲊</strong>”;明代《涉异志》中,说过“<strong>肉芝胜比莲花鲊</strong>”;清代黄遵宪的诗中,也提到过“<strong>千里封鲊羹</strong>”。时至今日,“鲊”也没消失,一些地方仍然有关于“鲊”的美食。比如盐城有“茄子鲊”;孝感一些农村有“虾鲊”;四川也有“鲊菜”“鲊肉”等。</p><p>不光是中国,连日本都有“鲊”。只是,日本人不叫“鲊”,而是称为“鮨”。从这个字就能发现,日本的“鲊”源自中国,因为在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中,就有“鮨”字。</p><p>参考资料:</p><p>施耐庵《水浒传》、王莹燕《释“鲊”》</p><p>蔡绦《铁围山丛谈》、周密《武林旧事》</p><p>周煇《清波杂志》、吴氏《吴氏中馈录》</p><p>陈元靓《事林广记》、《汉书》《周礼》等。</p></blockquote></blockquote><span class="copyright">免责声明:</span>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youqulife.com/read-1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