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母婴>历史上看古代用活人殉葬之风(因小孩灵魂纯净)

历史上看古代用活人殉葬之风(因小孩灵魂纯净)

发布时间:2024-01-25阅读(10)

导读引言人殉制度,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通过杀祭活人来为墓主陪葬的一种殉葬制度。这些墓主通常为帝王、贵族,而被殉葬者则多是死者的近臣、近侍、奴仆、俘虏等。....

引言

人殉制度,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通过杀祭活人来为墓主陪葬的一种殉葬制度。这些墓主通常为帝王、贵族,而被殉葬者则多是死者的近臣、近侍、奴仆、俘虏等。古代统治者阶级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数的仆从下人,为死后继续享用生前的一切,人殉就成为了一种广泛流行的古代丧葬仪式,并屡禁不绝。这种残忍而野蛮的行为成为那个时代特有的表现之一。

人殉制度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实则是氏族内部阶级分化的偶然结果。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贫富差距开始拉大,社会风俗逐渐发生变化。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史前文明时期就曾出现过人殉。在三千余年前的殷商时期,世人就盛行人殉制度。商人崇尚鬼神之说,他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会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仪制度深埋于每个人心中。

历史上看古代用活人殉葬之风(因小孩灵魂纯净)(1)

▲二里头文化发掘现场

周朝时期人殉之风依旧盛行,直至战国时期。战国末期,铁器工具开始出现,生产力逐渐发展,人作为重要的劳动力在农耕社会中的价值受到重视。人本思想开始萌芽,人殉风气逐渐受到非议。汉唐时期,人殉制度在统治阶级的直接禁止下遭到废除,然而君主专制社会,人殉制度还是时有发生。明朝时期人殉制度逐渐复兴,大量妃嫔,宫女被迫殉葬于君王逝世之后。据《明史•后妃传》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可见当时惨绝人寰的人殉之风又死灰复燃。

历史上看古代用活人殉葬之风(因小孩灵魂纯净)(2)

▲妃嫔被勒死殉葬

实际上,人殉之风的产生和盛行离不开古人迷信的思想观念。为在阴间继续享受优渥的生活,统治阶级不仅会将大量珠宝、服饰封在墓穴内,低阶级的奴仆也沦为陪葬品之一。其实大多数被殉葬者根本不愿意就此结束生命,古人深信因果报应,为自欺欺人,统治阶级都在野蛮残酷的身体上披上和善自愿的外衣。《元史•卷三十五》中记载:“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人殉成为封建时代高品德的标杆,社会愈发畸形。

历史上看古代用活人殉葬之风(因小孩灵魂纯净)(3)

▲墓穴里的人殉残骸

人殉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多分为吊死、毒死、砍头、活埋和钉死这几大类。这些结束被殉葬者生命的方式都十分残酷,以毒死、活埋和铁钉钉死为甚。大多时候,被殉葬者都会被采用毒死的方式,或毒酒,或其他有毒物质。为明太祖朱元璋殉葬的宫妃中,除被太监吊死之外的人,很多人认为太监还会将水银强行灌入殉葬宫妃中,手段惨不忍睹。

历史上看古代用活人殉葬之风(因小孩灵魂纯净)(4)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水银的毒性巨大,一旦侵入人体,人很快就会死去。为使被殉葬者较快且不做挣扎的离开人世,人们会在活着的被殉葬者头顶、后背、脚心打洞灌入水银,以此加快水银侵蚀人体五脏六腑的流动速度,惨绝人寰。被殉葬者中除去皇帝妃嫔外,还有一部分是年仅七八岁的小孩子,古人认为这些还未长大的孩子天真无邪,称之为童男童女,但这些小孩子的年龄根本不足以侍奉人,可为什么古人会杀害小孩子来给自己陪葬呢?

历史上看古代用活人殉葬之风(因小孩灵魂纯净)(5)

▲童男童女陶瓷像

原来被水银毒死的殉葬者,尸体不会腐烂,在古人迷信的思维下,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封住殉葬者体内“仙气”,帮助墓主人羽化登仙。而童男童女们可爱灵动,灵魂是十分纯净的,所发挥的作用比普通殉葬者大。就这样,许多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小孩子因墓主人的一己私欲而被无情杀害。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河南安阳市西北郊发掘的一座中型贵族墓葬中,就曾发现墓葬周围密密麻麻的排列着人祭坑,1400余个殉葬者中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的儿童。

结语

中国古代人殉制度是当时政治体制下的陋习,自原始社会开始,直至封建王朝结束,它跨越了中国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是对人性的一种扭曲和压迫。古代统治阶级变态而畸形的占有欲,践踏了一代代人的生命尊严。让人欣慰的是自私和迷信最终终结于反抗和光明,人殉制度终成历史泡影,再无轮回。

参考资料:

《活人殉葬:中国古代人殉制度的变革》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youqulife.com/read-31812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HTML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