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时尚>梅兰芳谈女人(比女人还美丽的男人)

梅兰芳谈女人(比女人还美丽的男人)

发布时间:2024-07-17阅读(10)

导读作者:高樊樊01一百年前,正是梅兰芳当红的时候,也是中国的京剧艺术绽放新彩的一个时代。梅兰芳,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京剧大师,他的影响力不仅遍布于中国,还远传于海....

作者:高樊樊

01

一百年前,正是梅兰芳当红的时候,也是中国的京剧艺术绽放新彩的一个时代。梅兰芳,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京剧大师,他的影响力不仅遍布于中国,还远传于海外。

最初,不论是国人还是洋人,大都好奇于一个男人到底是怎样扮演女人的,但是看完了梅兰芳的表演后,人们又几乎都被梅兰芳大师那完美而惊艳的京剧艺术所感染和感动。

梅兰芳,被称为是一个比女人还美丽的男人,这并不是一句贬低的话,而是对梅兰芳京剧艺术的肯定。

总体来说,梅兰芳在京剧事业上的发展是可以用“顺风顺水”来概括的,他17岁成名,敢于对京剧创新,很喜欢钻研跟京剧有关的一切,通过各种研究和学习,来提升他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

梅兰芳红了之后,遇到了很多帮助他成长的人,比如齐如山、冯幼伟等票友大咖,还有京剧界乃至整个戏剧界的同行新老前辈,他都有很好的人缘。我特别佩服梅兰芳的一点就是,他跟所有人的关系几乎都不错。

电影《梅兰芳》宣传海报

02

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里,情节大部分都是虚构的。

电影中,孙红雷扮演的邱白如给梅兰芳写的第一封信,好像一封不伦不类的情书,有点肉麻。其实,邱如白的原型是齐如山,他是一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去美国进修学习过,回来中国以后看了梅兰芳的戏后,给梅兰芳写了一封很长的信。

信中的内容绝对没有那么肉麻,而是长篇大论地讨论了梅兰芳的戏哪里需要改进。梅兰芳收到信以后很感动也很激动,认真地按照齐如山的建议对戏进行了改进,没想到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好评。

自此,只要梅兰芳在北京一演戏,齐如山必到场,看完戏必写一封信,梅兰芳接到信后认真阅读,只要是齐如山说得合理,他就琢磨着在下一次演出中改动。

从1912年至1914年,齐如山共写了百十来封信。可以说,梅兰芳自从遇到了齐如山,他的京剧艺术之路走得越来越宽、越来越顺。

齐如山与梅兰芳

03

梅兰芳和齐如山的关系亦师亦友,后来齐如山陪着梅兰芳去了日本和美国演出,效果都出人意料的轰动。

尤其是去美国的演出,去之前梅兰芳和齐如山等所有剧团人员都很紧张,心里没底,不知道远隔重洋的美国人是否能接受这古老东方的京剧艺术,事实就如电影《梅兰芳》里演的情景一样。

美国人很守时,还剩十分钟开演,但入场的人却寥寥无几,梅兰芳和齐如山他们心想:坏事儿了。可是没想到:五分钟后观众们就如商量好了一样,哗啦啦全到场了,上座率几乎是满的。

梅兰芳在台上表演的时候,美国观众好似都屏着呼吸在看,他们都带着一颗大大的好奇心,睁大了眼睛盯着台上男扮女装的中国京剧第一演员梅兰芳。

虽然不明白戏演到哪里该给个好(掌声),但是当梅兰芳唱罢退场后,所有的美国观众都站起来雀跃欢呼,热烈鼓掌,用美国话喊着请梅兰芳再出来跟大家见见面。

梅兰芳在美国第一场演出,就完全征服了美国观众。最后一场演完,叫帘竟达15次之多,梅兰芳出来进去地给美国观众们鞠躬谢幕15次。

电影里,邱如白拉着梅兰芳说:“行啦,第十五次了,差不多了!”不叫梅兰芳再出去鞠躬。美国观众的热情,也是出乎了梅兰芳他们的意料。

《贵妃醉酒》里梅兰芳扮演的杨贵妃

04

美国人第一次看京剧,就深深地喜欢上了京剧。不过我喜欢京剧的过程却属于慢热型的。

看完梅兰芳的珍贵影视资料后,我才忽然发现,我之所以没有一下子喜欢上京剧,是因为:我人生中第一耳朵听到的京剧,不是梅兰芳唱的,现在我很有点相见恨晚的意思。

假若早一点听梅兰芳,而不是听其他人唱的,我想我会更早地喜欢上京剧。

以前,我对梅兰芳一点都不了解。而从小对戏曲的认识,也是小时候赶集的时候,碰上搭台唱戏的,被大人拽着挤进人群中,看上几眼台上扮着、唱着的戏子。

没人告诉我那是什么剧种,我听不懂也看不懂,只觉得那动静儿太吵耳朵了。我甚至特奇怪,这么刺耳的声音,那些大人们究竟为什么还要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那儿看呢?到底有什么好看的!

再后来,我知道了梅兰芳这个名字,却一时半会儿弄不清楚:梅兰芳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概念上觉得她是个女的,首先名字就像女的。其次,因为我压根儿不知道过去清朝唱戏的全都是男的,女人在那时候连当戏子的资格都没有。

鲁迅先生讽刺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而梅兰芳就是把这种艺术做到了极致的京剧艺术家。

我不知道鲁迅喜不喜欢京剧,但我知道胡适喜欢。胡适还去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也给梅兰芳提过建议。梅兰芳真的是一个特别谦虚好学的人,一般爱学习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梅兰芳《贵妃醉酒》剧照

05

梅兰芳跟任何有长处的人都能学到东西,他拜了好几位师傅学戏,先学的老生,后改学青衣,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称为“花衫”。

听说昆曲保留着中国戏曲最古老的精华,于是他专门找到昆曲界的资深老师学昆曲。

他跟每一个喜欢跟他交流京剧的人去切磋改进自己的舞台艺术,他甚至愿意跟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坤角新秀”——女老生孟小冬切磋演对儿戏。(对儿戏:指两个演员在一出戏中扮演分量不相上下的两个人物。)

关于梅兰芳与孟小冬的情缘故事,以后我想单独拿出一篇文章来讲,这里只想提一个亮点,那就是——当时梅兰芳是男扮女装唱青衣,孟小冬则是女扮男装唱老生。这二位可谓是台上男扮女、女扮男,演假夫妻,台下则成为了一对真夫妻。这是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感情的传奇之处,当时也是轰动一时。

可惜后来孟小冬离开了梅兰芳,如电影《梅兰芳》里所演的一样,虽然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并不属实,但梅兰芳对失去孟小冬的感受是属实的,那就是深深的遗憾。

孟小冬与梅兰芳

06

梅兰芳在舞台上的形象深入人心,如果你没看过他的表演,你是体会不到的。

梅大师的表演传递给观众的那份打动人心的力量,光靠听也是不能完全领略的,一定要亲眼所见,你才能领略到京剧大师的艺术动人之处——形神兼具,剧情撩人(原谅我这里用了一个现代词,因为没有比这个词更合适的)。

我已经彻底理解了第一次看梅兰芳演出的美国人彼时的心情,那一定是激情澎湃,深深陶醉,从此爱上京剧。

看过梅兰芳的表演以后,再去欣赏京剧,整个感觉就不一样了;而看过《京剧大师:梅兰芳》这本书后,再去听别的京剧演员演唱,也逐渐能听出点差别、优劣来了。

珍贵的图片资料,翻拍于《京剧大师 梅兰芳》书中封页

07

让我有意外收获的是,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中国文化,我竟在京剧的唱词中找到了些许答案。

比如先前,看到一个公号的名字叫“桃花马上石榴裙”,很奇怪这是什么名?看梅兰芳的京剧《穆桂英挂帅》时,发现其中竟有这一句唱词。

进而去探索,才知道原来它出自唐代的一首诗:“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不由得自嘲:假若我没有看梅兰芳的京剧,大概很久之后都不会知道“桃花马上石榴裙”这句话的出处与内涵。通过学习这首诗的含义,更加领略到:这句话用来形容穆桂英的英姿飒爽,真是恰到好处。

看来,不听京剧都算不上什么文化人,国粹都没欣赏得了,怎敢讲自己有文化呢。(此处也是自嘲语!)

梅兰芳《霸王别姬》剧照

08

其实,我们可以从京剧中学到的东西还很多,京剧艺术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诗词到典故,从神话故事到暗讽现实,它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一种消遣型的“奢侈”艺术,而是一种可以被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承载形式。

京剧的每一场戏,都通过一个经典的故事,向观众传达一些情感和三观。梅兰芳的演出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他演得真实感人。

之所以要亲眼看梅兰芳的表演,是因为京剧作为舞台艺术,不是光用耳朵去听,就能完整感受到他所要表达的东西的。

舞台上有身段、台步、眼神、指法、水袖等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相互配合,就如我们看电影一样,要用眼睛和耳朵一起去体会台上的艺术,如此,才叫欣赏京剧。

京剧于现代人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可以让我们了解我们的过去,了解我们从哪里来,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从哪里来。

京剧看起来高雅,好似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和融入,但当你真正了解了京剧之后,就会觉得:原来,京剧是如此可亲可近的玩意儿。(玩意儿,是京剧行业里的行话,用来指京剧演员的“四功”,即“唱作念打”。)

珍贵的图片资料,翻拍于《京剧大师 梅兰芳》书中封页

09

今早,有朋友问我:你这一次写什么题材的文章?

我说:有关京剧方面的读书分享。

他说:完了,我对京剧一窍不通。

我想在这里告诉这位朋友一句话:京剧,其实从来没有离我们太远,只是你不知道你喜欢它而已。

用当代在京剧界被称为“小孟小冬”的女老生——王佩瑜的话来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喜欢京剧,另一种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王佩瑜之所以能够说出如此自信的话,不是说她自己有多么自信,而是说我们的京剧本身有这样的自信。

在王佩瑜看来,京剧就是乡音,它可以唤起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故乡,对传统文化的那份渐渐被遗忘的浓厚情感。

京剧的推广者:王佩瑜

10

哪一个人不思念乡音呢?只不过是因为:我们“从故乡出走”的时间太久了,好似已渐渐忘却了乡音。可一旦再次听到它的时候,心底里的那种熟悉的亲切感还是会油然而生,那——是我们曾经最熟悉的声音。

京剧,就是我们中国人渐渐忘却的声音。

连美国人都能一见倾心的京剧,作为本土的中国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上它呢!

反正,我已经喜欢上京剧了,还有我们的梅兰芳京剧大师。

(end)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youqulife.com/read-35450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HTML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