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时尚>滕州市美丽乡村沙东村(带你发现十大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24-08-09阅读(7)
曾经的乡村,很穷但山清水秀,绿茵环绕,承载着70、80后童年的梦想。
后来的乡村,人们的生活好了,但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没有跟上,垃圾遍地,道路泥泞,使年轻人渐渐失去对家乡的好感。
现在的乡村,受益于文明生态村建设工程的开展,纷纷以城市建设为标杆,干净漂亮,绿化美化到位,有了浓浓的现代化气息,乡村巨变为千家万户带来生活的舒适,美的享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滕州十大美丽乡村。
东沙河镇耿楼村
东沙河镇耿楼村的村干部介绍,这几年他们始终坚持“文明富民、生态强村”的思路,凝聚全体村民干事创业,使昔日一个落后村变成了一个村庄洁净、心齐气顺、人心思上的美丽新村。
全村借城乡环卫一体化契机,引导村民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理念,激发建设热情。先后硬化大街小巷6000米,砌垒下水道8000米,实现了“户户通”道路硬化;栽植各类苗木1万多棵,种植三叶草5000多平方米;农民乐园进行了修复,改建了假山、水池、厕所等基础设施;新上太阳能灯1盏,娱乐器材9套,路灯50盏;投资新打深水井1眼,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建设200平方米农村综合服务社一处,集超市购物、电信服务于一体,辐射周边8个村庄,惠及群众1.2万人,并发展新领特种药材种植基地,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等各类组织,开展善行义举等评选,有力倡树了和谐文明新村风。
流转土地上竞相开放的芍药
药材基地
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现场
搭台唱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广场
善行义举四德榜
西岗镇东王庄村
漫步美如画卷的西岗镇东王庄村,青砖红瓦白墙、亭台楼榭藤廊,满目绿色的村庄,古乡古韵的景点,静谧,幽雅,洁净,成为美丽乡村的典范。
据村干部介绍,西岗东王庄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依托本村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突出“鲁南民居”的特色和“乡村文化”的灵魂,把美丽乡村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区。
按照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要求,实施了改厨改厕、下水道整修提升工程,打造了山楂一条街、广玉兰一条街等特色街巷,精心绘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宣传画。推进了美在农家活动,安装了大红窗棂,改造了红漆大门,悬挂了大红灯笼,使美丽乡村向美丽农家延伸,形成了特有的东王特色。
在入村口建设了景观墙,村内建设了龙泉池,修建了栈道、湖心亭、亲水平台,使美丽乡村更有了灵气。对村办公场所进行提升,建设了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充分挖掘和开发民间文化,培育、拓展乡土文化,规划建设了“西岗记忆”民俗馆,陈设了老百姓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老物件,集中展现了西岗人民艰苦创业、辛勤劳作的生活历程。建立了“孔子学堂”,开办了“四点半课堂”,传播“仁、义、礼、智、信”等文化精髓,真正让传统文化进村入户。挖掘了“豆腐百年老店”等特色文化,开展了“忠厚传家、四世同堂、诗书继世、勤俭持家”等先进典型挂牌活动,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软实力。
东王庄村手绘地图
东王庄村街景
休闲长廊
龙泉池
公共自行车便利出行环境
村级文化展厅——西岗记忆
孔子学堂
美丽笑脸墙
街长负责制
村内休闲场所
雪后的东王庄
鲍沟镇东石庙村
据村主任介绍,全村共有938人,耕地面积638亩。近几年村里立足于村情,紧紧围绕“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新村建设,引导群众共建文明村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目前全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高涨,良好的民主氛围也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引擎。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完善,使东石庙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日渐美好。民间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发扬,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干净整洁的街道
村便民服务中心 方便群众
村两委成员入户宣传政策
四德榜传递正能量
农家书屋-群众的“充电站”
村民优秀书画作品展
翰墨飘香
村民的幸福新生活
滨湖镇七所楼村
滨湖镇七所楼村作为2015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按照滨湖镇美丽乡村“四村”梯次共建而实施美丽乡村创建。村支部书记介绍,该村先后投资343.24万元,主要实施村内道路硬化、下水道整治、绿化苗木栽植及建筑立面改造,并建设村史文化展馆1处、生态采摘园1处、垃圾收储系统1套、入村牌坊1座。美丽乡村的创建,在进一步提升村庄建设档次、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使七所楼成为滨湖镇乡村旅游闭合圈中的重要景点,对于加快微山湖综合旅游区建设必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该村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2015年共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61对,“文明生态户”168户。同时,该村每年组织一次村内的老党员、群众代表、7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到外地参观游览,切实让他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每年村里拨出专项资金2万元,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节日福利。目前,七所楼村已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设格局,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内社会风气良好,“人人争先进、户户创文明”在全村已蔚然成风。
村娱乐广场
七所楼村荣誉
村电子阅览室
村法律服务中心及农家书屋
红白事服务中心
村绿化一角
村文化墙
村集体活动
龙泉街道欧庄居
龙泉街道欧庄居位于城区东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全居现有人口780人,160户,耕地面积62亩。根据该居委会两委介绍,近几年该居加大投入,科学规划,积极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居容居貌焕然一新,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居民道德素质显著进步。
针对居集体经济薄弱的实际,居“两委”想方设法,采取“街道财政拨一点、奖补结合拿一点、村民投入出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千方百计省一点”的“六个一点”的办法,有效解决了“乡村文明行动”资金不足的困难。着力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入手,积极实施环境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硬化“五化”工程。目前,3条主街、7条小巷硬化率达到100%;居内公共场所全部进行了亮化,安装路灯30盏;全居砌垒花池达7000余平方米,栽植红枫、广玉兰等苗木1000余棵,补植小黄杨等灌木10万棵。尤其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配备了2名专职保洁员,实行“门前三包”,每家每户分配1个垃圾箱,划分卫生责任区,建立了垃圾“户集、居收、街运”统一处理的长效机制。
同时,摸索完善卫生保洁、垃圾管理、苗木管护等制度,将其写入《居规民约》,上墙公布。用文化宣传。从营造文明乡村氛围入手,投资4万元在村庄入口处新建了标识牌;融合公民道德建设、人口计生、文明礼仪、科普常识等文化知识,粉刷墙壁3万余平方米,绘制宣传画40幅,设计展版50个,书写标语20幅。
开办了“道德大讲堂”,树立起“善行义举四德榜”, 评选出“身边的道德典范”并大力宣传表彰,着力提升居民道德水平。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成立了“庄户剧团”,开演了广场小戏,弘扬了文明新风,汇聚起建设文明村居的“正能量”。
欧庄居精神文明一条街
环境整洁宜人
文明墙
山东省宣传纪录电影《乡村文明你我他》摄制组走进龙泉街道欧庄居
便民服务大厅
“道德大讲堂”已成为欧庄居“四德”工程宣教主阵地
文艺大舞台演出
庄户剧团演出
青年在农家书屋“充电”
姜屯镇东滕城村
东滕城村落位于滕州市姜屯镇南部,秀美荆河北岸,是古滕国和“善”文化的发源地,村内坐落距今3000多年的滕国故城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该村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传统古村落,2015年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列入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被评为滕州市首届十大美丽乡村、滕州市四德工程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据该村书记介绍,近两年来,东滕城村以传统村落为载体,大力弘扬善文化,传承民俗文化,挖掘乡村记忆,把东滕城村真正建设成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韵味独特的美丽乡村,真正打造成为滕州人的老家。
一是弘扬传统“善”文化。依托滕国故城旅游景区,深入挖掘“善”文化历史资源,把“善”文化融入村庄生活,制定了极具本村特色的村规民约、开展善文化讲堂,先后组建了广场舞队伍、老年文艺爱好者协会等文体队伍,并积极开展广场舞比赛、“善”文化邻里节等活动,让村民认同善文化的同时,积极践行善文化,用自己的善品、善言、善行去影响周围的人。
二是传承民间民俗文化。村内建设了民俗文化广场,制作了民俗文化宣传墙,向村民展示吹唐人、打铁、弹棉花、踩高跷、舞龙舞狮等传统技艺;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农家豆腐、石磨香油、虎头鞋、工笔画、捏面人等传统手工业态。依托“三月三”庙会,用民俗文化丰富百姓生活,将柳琴戏、捏面人、吹糖人、虎头鞋等非遗展演植入传统节庆,擦亮滕城民俗文化品牌。
三是挖掘独特的乡村记忆。结合村庄成村历史,按照明清时期北方民居风格,对沿街房屋进行改造提升,对村庄道路进行了仿古硬化。依托民俗文化广场,对辘轳、石磨、碌碡、石碾、碓窝、锄头、犁、耙、镢、耩子、纺车等统农用器具等老物件进行收集整理,通过景观化的形式展现村庄发展轨迹和独特的乡愁记忆,真正留住美丽乡愁。
美丽东滕城村欢迎您
干净整洁的街道
文化活动广场
传统文化墙
传统村落改造
白龙泉
古井
小磨
文公台
文公台楼
大坞镇大刘庄西村
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每户农户庭院门口,路两旁整齐地栽植的五颜六色的月季花开得正浓,几位老人正在敲锣打鼓唱着庄户戏……恬静、舒适、整洁、宜居而富有田园风光,走进大坞镇大刘庄西村,仿佛走进一幅清秀典雅的画卷。
滕州市大刘庄西村位于大坞镇西部,全村人口2543人,村内具有600多年的历史刘氏家祠座落在村子中央,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该村村干部介绍,近年来刘西村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舍得投入,狠下功夫,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在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赞同,被滕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城乡环卫一体化示范村居”荣誉称号。
2014年,投资近200万元,把村内17条小巷全部硬化,硬化长度10000余米,面积40000平方米,投资80余万元修建了大刘庄至红荷大道的道路,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村内大街两侧统一栽植了四季常青绿化树等800株,村外主道3公里,栽植了法桐和垂柳1200株,村内街道墙面进行统一粉刷,并绘制了文化墙、宣传画,张贴了善行义举四德榜,规范了群众的行为,并宣传、弘扬了好人好事,评选了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和健身需求。龙河湾老年养老康复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
座落在村子中央的刘氏家祠,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建筑风格,见证了600多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依托刘氏家祠,挖掘整理了大坞镇大刘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大洪拳,组织了刘建国、刘希春、刘书坤、刘迎才等村里练过武术的村民,每天在村内打拳练武。村上的年轻人也组成了广场舞队,跳起了广场舞。村民刘真青、刘希涛、刘希运等人,组织了10余人的乡村剧团,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大刘庄西村村貌
垂钓中心
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俱乐部
村文化俱乐部演出
村庄户剧团
大刘庄西村荣誉奖牌
大刘庄西村刘家祠堂
大刘庄西村少林大洪拳
北辛街道侯王居
北辛街道侯王居居委会主任介绍,该居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为平台,坚持村居环境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使生态文明建设走上一条投入与产出相协调的循环之路。
按照乡村文明行动的要求,深入开展了以“五化”建设为重点美丽乡村建设,投入120余万元新建综合服务大厅和沿街文化长廊、文化建设广场各1处;投入180余万元,对居内的18条大街小巷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安装路灯38盏,栽植绿化苗木1200余棵,粉刷墙壁10平方米;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新购置垃圾转运车4辆,配备垃圾桶50个,完善了卫生保洁制度,成立了卫生保洁队伍,实现了路面硬化、村庄绿化、干道亮化、环境美化。
发展生态经济,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该居是传统的银杏苗木生产专业村,培育银杏苗木历史悠久,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该居依托280余亩的银杏密植园,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的发展思路,把特色种植、苗圃培育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以发展银杏苗木和花卉苗圃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探索了协会驱动、龙头带动、网络拉动、内外联动的发展新模式,推动了银杏苗木产业逐步走向了市场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子。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活动和“四德工程”建设,搭建了形式多样的道德建设的新载体,开展了评选“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投入2万余元绘制了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壁画,制作了道德建设墙报、宣传漫画;居委会与每户居民签订了“居民道德建设”目标责任书,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杜绝了大操大办等不良习气;投入3万余元设立了“农家书屋”,方便居民阅读, 确保了群众学习有榜样、活动有场所、致富有门路。
侯王居中心广场
村内绿化
村内文化墙
侯王居村红白理事会--弘扬文明新风尚
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
界河镇闫楼村
闫楼村位于滕州市界河镇政府驻地,紧靠104国道,毗邻鲁班湿地公园,界河绕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文化厚重,资源丰富。据村委会主任介绍,村里现有村民216户、860人,耕地850亩,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560元,是枣庄市环卫一体化示范村、滕州市级文明生态村,目前正在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
闫楼村紧邻的鲁班湿地公园,占地近800亩,建有鲁班锁、鲁班尺等特色景点20处,拥有千棵槐树、百亩杨树、300多亩湿地等生态资源,乡土文化浓郁,自然风景秀丽,是远近闻名的生态之园、文化胜地、AA级景区,每天吸引数千人入园健身、游览。
村里基础设施完善,这几年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文化“六化”工程,村内 5条主街、9条小巷全部硬化,并砌垒了排水沟,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万余棵,安装路灯82盏,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目前正在实施旱厕改造、村级服务场所和文化大院提升工程,村容村貌整体较好。
该村产业优势突出,是滕州市规划的铁路货场仓储物流区,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村集体整理土地100亩,规划建设草莓、樱桃等观光农业基地,发展餐饮、休闲等业态;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650亩,建有马铃薯专业种植合作社,是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该村村风文明淳朴,建有村务监督、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每年开展一次精神文明模范评选活动,全村20多年来无刑事案件。
闫楼村整洁的村容
林荫小道
绿树成荫,大树底下好乘凉
闫楼村碾盘,古色古香并且很实用
闫楼村丰收时节
荆河街道王楼居
王楼居位于荆河街道西部,共有住户206户,居民664人。据了解,王楼居先后投资100余万元,硬化、绿化、亮化了12条街巷,实施了自来水户户通工程、电网改造工程,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修建了社区广场,打造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依托“四德工程”建设,该居修订了居规民约,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全居倡树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尊老爱幼的文明氛围。连续5年,全居没有出现一例刑事案件、群体事件,环保污染事件,没有出现“黄赌毒”丑恶现象和邪教活动。
王楼是我省有名的年画之乡。近年来,“王楼木板年画”被挖掘光大,列入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传统木版年画《福禄寿》、《喜神》、《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等深受群众喜爱。
干净的街巷
遍布王楼居的文化宣传
文化王楼居之木板年画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youqulife.com/read-376921.html
下一篇:云南迪庆属于哪个市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HTML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