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美食>温州空难(个别网民炒作消费空难)
发布时间:2024-11-24阅读(4)
“3·21”东航飞行事故发生后,个别网民散播MU5735谣言,影响恶劣。国家网信办指导多家网站平台,对网上传播的关于MU5735的谣言进行溯源,对造谣传谣、散布阴谋论、调侃灾难等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从快从严处置。截至目前,共计清理违法违规信息27.9万余条,其中谣言类信息16.7万余条,处置账号2713个,解散话题1295个。目前,相关信息引发众多网民热议。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一、舆情爆点
以3月24日0时至3月29日14时为周期,通过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系统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周期内舆情高点出现于3月27日。
图:舆情关注走势图
3月26日15时,央广网发布央广网评《无良炒作消费空难?网络乱象根治仍是刚需!》,舆情开始发酵。
随后,国家网信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网信中国”发文《国家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加强涉东航客机坠毁网络谣言溯源及处置》;@CCTV电视剧微博发文【网信办指导各平台#东航客机坠毁网络谣言溯源#】#东航客机坠毁网络谣言首发账号被处置#;@北京头条微博发文【MU5735乘客亲属发布怀念视频遭网暴 国家网信办:从严处置!】,引发众多媒体报道和网民参与评论,舆情迅速走高。
27日,媒体和网民评论等相关舆情继续走高,并进入本次传播的高点,实时信息量近12000篇。
截至3月29日14时,相关舆情信息已形成#东航客机坠毁网络谣言溯源##东航客机坠毁网络谣言首发账号被处置##清理涉MU5735违法违规信息27.9万余条##个别网民散播MU5735谣言影响恶劣#等多个微博话题。
截至3月29日14时,相关舆情信息量共计25936篇,微博18201篇,客户端4941篇,微信1353篇,新闻562篇,网站317篇,视频296篇,报刊119篇,论坛106篇,政务24篇。其中,微博为本次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占比为70.18%。
二、媒体观点
针对“个别网民炒作消费空难”一事,有媒体发表相关评论。
央广网评发文《无良炒作消费空难?网络乱象根治仍是刚需!》表示,公众关注空难事故搜救进展,是基于人内心的良善与同理心,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珍重,这是人性共有的光辉。然而,那些在网上炒作空难的始作俑者却各怀鬼胎。他们利用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信息供需之间的缺口,肆意妄为。有的是出于博眼球、挣流量,有的是试图趁火打劫、搞“灾难营销”,有的是以泄私愤……居心不良,何等冷漠,于情于理于法皆不容。网络绝非法外之地,内容必有边界,流量须讲法理。对于炒作空难、造谣传谣、网暴等恶劣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予以严打整顿。平台要承担起主体管理责任,对涉事账号、内容采取关停、删除等措施。执法部门须抓一批典型案例,依法施以惩戒,以儆效尤,让个别心思不正的人牢记:灾难不是“流量红利”,借机生事必将付出沉重代价。近来,国家网信办“清朗”行动已有力有效严打整治一批网络乱象。目前看,这样的行动仍是刚需。网络乱象纷繁复杂,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很难短期肃清,需要久久为功,探索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提高谣言、网暴等行为的违法成本,让违法者承担更高的法律代价,让这些行为不敢发生、不再发生,这是网络生态治理重中之重的课题。
三、网民观点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对“个别网民炒作消费空难”话题的网民观点进行汇总后发现:
(一)对个别炒作消费空难的网民表示十分不满,占比36.67%。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识夜·:拿这种事造谣的是没有心吗?
@yanxinlimin:支持,拿这样的事情调侃、妄自揣测甚至造谣的人真的没有心!
@Jeff宝贝520:无耻至极!
(二)希望相关方面对此类网络用户及其行为严惩不贷,占比3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睿睿珠珠:不光是清理,能不能严惩一下那些键盘侠?
@悬球问世:必须严厉打击,还清朗的网络空间。
@风誓无虑:严厉打击,信口胡诌没有惩罚就会肆无忌惮。
(三)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沉重哀悼,占比23.33%。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有鹿安:恪守人性底线,尊重遇难者家属的隐私,谨慎发言,不能拿灾难营销。
@上林赋sy:可不可以让逝者安息,不要无端造谣了真的求求了。
(四)希望相关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网暴行为的法律监管,占比1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Chocolee不可爱:希望网暴能早点立法。
@只想吃的猫:什么时候能入刑。
四、舆情点评
近日,“个别网民炒作消费空难”一事引发众多网民热议,网民除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沉重哀悼外,还一致对个别炒作消费空难的网民表示十分不满,并希望相关方面进一步将网暴等行为列入法律监管,对此类网络用户及其行为严惩不贷。
3月21日,东航MU5735“3.21空难”发生,一时间震惊国人。经过数天搜救,最终确认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无人生还。无数网友基于内心的善良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积极关注空难事故搜救以及相关工作进展,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但是,个别网友却完全无视空难当前,趁着搜救工作需要时间与公众迫切期待了解事实真相的时间差造成的信息真空环境,大搞“灾难营销”,肆意传播网络谣言,博眼球、挣流量,甚至出现网络暴力行为,挑战了社会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违法了相关法律法规,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正如央广网评论所言,实在是于情于理于法皆不可容。对于炒作空难、造谣传谣、网络暴力等恶劣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予以严厉打击。
近段时间以来,国家网信办“清朗”行动等有关部门的专项行动,已有力有效严打整治一批网络乱象。2022年初,中央网信办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重点整治的五个方面任务,排在首位的就是“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包括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此次空难事件中,国家网信办指导多家网站平台,对网上传播的关于MU5735的谣言进行溯源,对造谣传谣、散布阴谋论、调侃灾难等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从快从严处置,是依法依规严厉打击炒作空难、造谣传谣、网络暴力等恶劣行为的正确举措,也是网络乱象整治的又一次有力行动。
从长期来看,对于打击和整治炒作空难、造谣传谣、网络暴力等恶劣行为,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抓一批典型案例,依法施以惩戒,以儆效尤,同时探索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提高谣言、网暴等行为的违法成本,让违法者承担更高的法律代价,让这些行为不敢发生、不再发生;网络服务平台要承担起主体管理责任,对涉事账号、内容采取关停、删除等措施,同时要通过技术等手段,进一步建立起严格的账号注册和内容发布审核机制,做好账号管理和平台内容管理,铲除网络乱象生存土壤;网络炒作、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恶劣行为的受害者,要提升法律意识,及时通过法律途径,坚决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广大网络用户,要明白“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要提升法律意识和媒介素养以及道德素养,面对网络热点事件,要理性发声,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出现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言行表达。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网络空间能变得进一步清朗起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
责编:勾晓庆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youqulife.com/read-485739.html
下一篇:云南迪庆属于哪个市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HTML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