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美食>汉初无为而治的时间(无为而治到了汉景帝时期)

汉初无为而治的时间(无为而治到了汉景帝时期)

发布时间:2025-03-25阅读(13)

导读汉景帝年间,山东济南郡有一豪强大族——瞷氏。据《史记》上记载,瞷氏仗着宗族户多人众,称霸地方,屡屡与官府作对。瞷家有钱有势,强占了农民的许多土地,并且在乡间....

汉景帝年间,山东济南郡有一豪强大族——瞷氏。

据《史记》上记载,瞷氏仗着宗族户多人众,称霸地方,屡屡与官府作对。

瞷家有钱有势,强占了农民的许多土地,并且在乡间放高利贷,做黑市生意。

瞷家的子弟,飞扬跋扈,经常在济南郡招摇过市。

济南郡的几任太守都没办法,只要是牵涉到瞷家的案件,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百姓怨声载道,却无处申冤。

瞷家的横行霸道,使其在济南郡的名声越来越臭。

此事传到了中央,汉景帝大为愤慨:“黑恶势力不除,国家怎能和谐!”

于是下令,空降一名铁腕官员到济南郡,重新组织当地的领导班子,严厉打击犯罪分子,波及周边十几个县。

一时间大快人心,让济南郡恢复了昔日的平和。

只是,高层并没有太多喜悦,一股忧思紫绕在汉景帝的心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哪……”

汉景帝站在未央宫的大殿门前,望着东方紧皱眉头,自言自语。

“文景之治”的盛世乐章下,开始萌发不和谐的种子。

济南郡的豪强势力坐大,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这半个世纪里,正是“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放任时期。

皇帝惊讶地发现:虽然瞷氏宗族被打掉了,但全国各地却冒出来越来越多的宗族豪强,张家、王家、李家、郑家、孔家、卓家……多如牛毛,包括刘氏皇族自身。

面对这些豪强大族,汉景帝表示“鸭梨”很大!

当时,全国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大富霸一郡,中富霸一县,下富霸一乡里。”

全国各地的州郡、县乡,都有富豪恶霸,他们以本宗族的庄园经济为依进而垄断了当地的土地所有权、经济权,俨然成了财阀垄断势力。

这些豪族“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万贯家财,生活极尽奢侈,堪比皇帝、公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想想文景二帝都是省吃俭用过来的,他们的生活还比不上这些地方富豪。

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

恰恰是由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所产生的。

汉朝立国之初,下放权力,国家允许私人做各种生意。由于税率极低,大量财富归私人所得,这一方面使得老百姓生活富足了;但另一方面也导致许多大商人迅速暴富,负面问题随之而来。

这其中,私人掌握的最为暴利的行业有三:治铁、煮盐与铸钱。

冶铁—铁器自从战国以来开始广泛流行,取代了笨重的铜器,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用品,小至菜刀、柴刀、钉子,大至兵器、农器、炊具,都需要用到铁。

这种商品的需求量是极大的,谁掌握了供求渠道,谁就能迅速暴富。

煮盐一盐更加是每个人每天必需的产品,甚至比粮食还重要,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的稳定。

谁掌控了盐的流通,就等于控制了所有老百姓,每个人都要为盐付费,财富也就源源不断而来。

铸钱——货币是社会流通的关键环节,它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盐。

没有铜钱、银锭,就不能购买商品,商人们的生意就做不下去,老百姓也交换不了物品,国家很难征收到税收。

谁要是拥有货币发行权,谁就天下无敌了。

不妨看看当今美国,其经济强大的标志,两者如出一辙:

军事兵器最先进(相当于古代铁器的垄断)。

控制了国际粮油价格(与盐的性质相同)。

拥有国际货币—美元的发行权(本质就是铸钱的权力)。

控制了垄断资源和定价权,就有了掌控社会的强大能力。

西汉政府在放任经济发展时,就催生出了这样一批能控制地方政府的财阀阶层。

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靠经营冶铁、煮盐发家致富的商人。

有名的富人有曹氏、卓氏、程郑等,南阳孔氏,更是富至巨万,腰缠万贯。

据《史记》记载,这些富人不但生活奢华,“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而且越来越不把官府放在眼里,俨然成了一方霸主。

蜀郡的临邛卓王孙家,招揽大量农民工开铁矿,冶铸铁器,完全垄断了滇、蜀两地的铁器市场,成为西南地区的巨富。

卓家的员工多达1000人,卓王孙曾分奴隶100人、钱100万给他的女儿卓文君、女婿司马相如。

临邛的另一巨富程郑家里有奴隶数百人,其家族是从山东迁徙到蜀郡,带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使得蜀郡成为冶铁炼钢最著名的地区。

除此之外,河南的孔氏、山东的邴氏也都是大冶铁商,独霸一方。

作为汉朝统治者的刘氏宗族——各地的诸侯王,也很富强。

比如吴王刘濞,他依靠大海的优势,采铜铸钱,煮盐贩卖,获取暴利,全都进了自己的腰包,甚至比皇帝还要富有。

吴王刘濞的野心极大,暗地里训练士兵,图谋造反,一度威胁到中央政府,直至酿成“七国之乱”。

这些大业主们“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以致造成了“以资强暴,遂其贪心,众邪群众,私门成党”的局面。

越到“文景之治”后期,全国各地的大财阀越多,这让中央政府坐立不安:

一方面,这些豪强强占土地,大搞拆迁运动,又哄抬物价,致使通货膨胀。

农民失去土地,面对高昂的房价和物价,只能节衣缩食,忍受着做“房奴”的痛苦。

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官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到汉武帝时期竟然恶化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地步,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

另一方面,由于豪强垄断了盐、铁等国家资源,大量财富归入私人腰包。

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越来越捉襟见肘,尤其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要与敌国匈奴作战,却筹集不到足够的经费,皇帝不得已向豪富借贷,然而这些富商却拒绝交税,拒绝借款,“富商大贾,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似乎到头了。

怎么办?

现实的困境摆在眼前。

您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您关注一下我的今日头条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youqulife.com/read-52070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HTML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