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25阅读(1)
发了10月份的工资后,小花有些苦恼,因为:到手工资突然少了好几百。但是她的工资待遇并没有调整,那少了的钱去哪里了呢? 经过详细比对,她终于在个税扣款这里找了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每个月个税只扣100来块钱,10月份突然扣了六百多。 发生了什么?为什么10月份个税突然多了这么多? 小花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过来问我。由于这个现象在临近年末比较常见,很多人都会遇到,所以我们在这里统一做个解答,供大家参考。 个税扣缴实行的是累计预扣机制,每每临近年末,有些人会发生“税率跳档”的情形。之所以个税突然扣得多了,背后原因很可能就是个税出现了“税率跳档”。 新个税制度下,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采用的是累计预扣法。即:根据一个纳税年度累计的应纳税所得额,来确定适用的预扣率(3%-45%)。具体公式为: 1、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从公式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随着累计收入的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会同步增加。而随着应纳税所得的增加,适用的预扣率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从3%变为10%。 这就是税率跳档。简单来说,就是随着累计收入的增加,适用的预扣率变大了,需要预扣的个税变多了。 具体而言,根据上面的预扣率表,发生“税率跳档”的临界点主要有6个:分别是3.6万、14.4万、30万、42万、66万,以及96万。 当应纳税所得额达到上述“临界点”,即便工资薪金收入环比没有变化,预扣的个税,也因适用更高的预扣率,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比如,2024年,小明月薪2.5万,固定减除费用5000元,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3000元,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不考虑其他情况。 那么,小明的每月应纳税所得额=25000-5000-3000-2000=15000元,在累计预扣机制小明,小明会经历两次税率跳档:一次是3月份预扣率从3%跳档至10%,一次是10月份预扣率从10%跳档至20%。具体如下图所示: 上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小明在每月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在税率跳档的月份,预扣的个税环比明显增加,对应的到手工资会明显减少。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无论是预扣率表,还是临界点说的都是应纳税所得额,不是收入。收入和应纳税所得额在税务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家不要抬杠个税起征点怎么变成了3.6万这样的问题了。 最后,以上内容仅供一般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依据。 |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youqulife.com/read-547496.html
下一篇:花呗额度怎么分享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