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知识>顾蓓顾蕾原名(顾蓓蕾家乡的芦苇)
发布时间:2024-01-23阅读(5)
作者:顾蓓蕾,男,1955年5月出生,崇明区城桥镇人。1971年6月落户原城东公社12大队一生产队务农(性质落政知青),1979年4月安排在崇明城东中学工作(任职会计),1983年考取上海立信会计学校带薪脱产学习,1985年毕业后,回崇明城东中学工作(任职总务主任)。88至90年期间完成了在职大专进修学习。89年初,调入崇明县教育局机关工作(任职科员至科长),2002至2004年期间完成了在职专升本的大学本科进修学习。2015年6月在崇明教育局机关退休,2015年7月至今,在上海宇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任职财务总监。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微信:anxinlu)。
我的家乡崇明,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我爱这海岛家乡,但更爱家乡岛土上的芦苇,因为芦苇与家乡形成了太多的交集,它是家乡最美的一道风景线,这道靓丽的背景,曾经映照陪伴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
14岁失学回乡,在老宅的沟边水桥上,祖母教我认识了芦苇。芦苇是一种多年生,生命力很强的禾草植物,多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除了农田人们有意抑制它生长外,各种有水源的空荒地带,它都能以迅速扩展的繁殖能力,形成连片的芦苇群落,漫延扎根于地下深处的芦苇根,显示了它不畏环境气候条件,顽强的、蓬勃扩散的、具有灵性的旺盛生命力。
青春难守寂寞,茫茫岁月何以作为。无数次的劳动小憩期间,沟沿边芦苇掩蔽的绿荫是我的最爱。斜阳西照,缕缕血色的阳光折射在沟面上,晃动着的芦苇衣袂飘飘地把微风拂向深处,桔红色水面上的波纹一圈圈地荡漾开来,一只孤独失群的蜻蜓在水面上忽上忽下忧惧地点水觅食。在茂密的芦苇丛林中,透过隐匿的缝隙,晃悠悠的芦苇杆上似隐似现露出一只芦雀鸟巢,待归回家的一双芦雀在附近凄婉地彼处呼应鸣叫。此时,我深深地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记疲劳,忘记忧郁,忘记了一切……忽地天空变脸下起雷雨,一阵阵风雨迎面而来,不计其数的芦苇弯下了腰,但瞬间又昂起了头,尽管风雨在继续迫使它弯腰,但风雨停止喘息后,芦苇的身子始终是昂首挺拔的。芦苇“不择环境而栖身、不惧风雨而挺立”的刚强气质唤醒了我,脑海中布满颓废忧郁的云雾霎时也豁然开朗起来。
数十年的农村艰难生涯,芦苇是我倾诉苦涩的对象,更是我心仪向往的偶像,激情燃烧的年代,我对家乡土地上的芦苇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崇尚芦苇只有付出没有索取的高贵品质。芦苇全身都是宝。五月季节是采摘芦叶的好时光。儿时,记得祖母常用芦叶做成哨子、公鸡、风车和小船,供孩子们玩,小伙伴们常为争夺这些土制玩具而闹得面红耳赤。芦叶最大的用途是用来包裹粽子。傍晚时候,沐浴在绚烂的晚霞里,成群的村妇结伴泯沟沿两旁芦苇绿带,在欢乐的嬉笑声中,身上的围腰里塞满了一扎扎鲜嫩的芦叶。一会儿,糯米和芦叶混合而成特有的粽子馨香味,随着炊烟袅袅而缓慢悠长地弥漫在村间。人们最喜爱的是芦花,它不光漂亮,虽是文人笔尖上的宠儿,但更是平民百姓实用扫帚的材料。记得在农村时,我也利用工余时间,采摘芦花卖给收购站,换回了一点零用小钱。深埋沟泥里的鲜白芦根,出污泥而不染,是人们口福的珍品,甜而不腻的汁水,泥土清香的口味,孩子们你争我夺爱不释手,据说,芦根还是清热泻火的特效药。芦头(即芦茎)那时既是人们的造房建材又是日常生活资料,用芦头编制的笆和帘子是当时农村造房的主要建材;篱笆、苇席、畚箕等是农村居民的日常用品;随着改革开放新型材料的替换,芦头也与时俱进转化为生产纸张的高级原料。芦苇为人们付出了这么多,而它对人们却没有任何些许要求。它不需要施肥,自食其力每年都生长得郁郁葱葱;它不需要除草,茂密的间距容不下其他野生植物;它不需要治虫打药水,虽是纤弱的身材却有着天生的免疫力;它不需要松土,盘根错节发达的根系,是健康成长的天然呼吸系统。芦苇虽然不需要人们任何的给予,但它也不追逐自己需要的名利,因为只有付出没有索取的高贵品质,是它们世世代代传承秉性纯朴的基因。芦苇为人类甘愿献身,这份丰厚的馈赠是给予人们的大爱,我们将永远记住。
我赞美芦苇恒定的护坡保土义务。家乡土地聚沙而成,略微高出海平面,为防止大雨淹没,先祖们开挖泯沟划窕排水。但泯沟两岸土质疏松容易坍塌淤阻,芦苇义不容辞地担当了护坡保土的责任。一代又一代,芦苇的子子孙孙毫无怨言地传承了这份义务,没有分毫的索取,世世代代恒定扎根义务,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作出默默无闻的贡献。家乡田野的泯沟,从开凿至今,自从种植上芦苇,坡岸笔挺,沟道畅通,绿水清澈,两岸庄稼翠绿,好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在春夏季节休闲,你能见到田野上整齐划一的条条泯沟,两岸葱绿连绵的芦苇,在微风的问候下,无怨无悔颔首微笑;芦叶簌簌声音的节奏,犹如全体守卫战士在宣读护坡宣言;清澈的沟面上,在阳光的映照下,窈窕纤弱的芦苇身影却显得如此伟岸。
我敬佩芦苇无比坚韧保护家乡的钢铁意志。家乡是长江河口冲积而成的沙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解放前它是一座不断坍塌流动的岛屿。而今,它是铁打的营盘,任凭风浪击打岿然不动。从飞机上往下俯瞰,曲折蜿蜒千里的大堤包围着宝岛,大堤外围是绵延无垠长满了芦苇的滩涂,正是这成片成林的芦苇,日夜守卫着我们可爱的家乡。滩涂是大堤外围的防线,滩涂上密密匝匝的芦苇是防线里的近卫军。风和日丽季节,芦苇的职责是吸养植根,编织经纬固沙,每日经受潮汐规律的洗礼。每年夏秋季的大潮汛、台风和洪水期间,芦苇是护堤的勇士。其时,江海水往往高出沙岛地平面,在这狂风肆虐浊浪滔天的日子里,汹涌的浪潮在风的严密组织下,一次次凶猛地冲向大堤,只见数不清的芦苇手挽手昂首挺胸迎风击浪,虽然它们孱弱的身躯一次次弯腰倒下,但倒下后它们又迅速地挽起手、抬起头、挺起胸义无反顾地再次搏击,直至击退风浪。它们就是这样像黄继光勇士般地用血肉躯体组成钢铁长城,阻挡潮水保护大堤。风浪过后,芦苇略显疲惫,看似瘦弱,却有着内在的风骨和品性,它们仍以原来的精神心态,原来的妖娆身姿,原来的勇士风貌,原来的作战岗位傲然挺立,随时迎接新的战斗。我坚信,世界不管如何变化,芦苇这份保护家乡的钢铁意志永远不会改变。
我欣赏芦苇深明大义宽厚大度的性格。说不清是在新世纪初还是以后什么年代,某年,春末夏初我回乡下老家探亲。倏然发现农村变了样,田野间没有什么阻隔,条条泯沟两边鲜绿成林的芦苇不知去向,沟沿坡岸变化为寸草不生、光秃秃、灰蒙蒙毫无生命迹象的荒坡,沟内水质浑浊,水道坍塌淤阻现象随处可见,没有了一道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死气沉沉的一窕窕地皮也变得一望无际。在乡亲们痛苦的叙说下,我泪满盈眶满怀悲愤地明白了毁灭芦苇的原因。为了所谓进一步疏浚家乡沟渠,外行且不懂实际的某位地方管理要员,误认为芦苇是沟渠两旁妨碍水源流通的野生植物,下令用除草剂进行灭绝性的喷杀。气人的是至今我还听说,泯沟护理员在每年的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季节,仍然在继续使用除草剂。呜呼哀哉!放目远眺,全区各乡镇泯沟两旁,齐刷刷清一式的光头沟坡,没有半点绿色,犹如萧瑟荒凉的大漠。芦苇啊芦苇,泯沟两旁的芦苇,你们虽然蒙冤而亡,但你们的族群深明大义宽厚大度,摒弃悲哀,不计较得失,依然在恪尽职责,坚守大堤,为人们放飞生命激扬青春,继续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
清晨,我漫步在江堤上,江面上云兴霞蔚,滩涂上迎风摇曳的芦苇在飒飒絮语,姿态还是这样的婀娜,精神还是这样的抖擞,生命还是这样的旺盛。我凝视着这一望无际的绿色,想起了曾经插队崇明的赵丽宏作家他在《会思想的芦苇》中的一句话:“只要滩涂上的芦苇根还在,谁也无法使这些绿色生命绝迹。”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失误冤亡的芦苇生命一定会复苏,届时芦苇仍然是我家乡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心语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 END -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欢迎关注陆安心的私媒体“心语”。(anxin20141124)也可扫描上面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Copyright © 2014-2020 心语文化
,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youqulife.com/read-61462.html
下一篇:云南迪庆属于哪个市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HTML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