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知识>杨万里四年级下册古诗(语文灵犀一点)
发布时间:2024-01-23阅读(9)
一说到杨万里,就能想到荷花,当然,写荷花的诗并不少,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李商隐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还有张籍的“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可在我看来,都不如杨万里诗中的荷花来得细致生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 ·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赏析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人物生平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传世。
人物故事杨万里拜师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同时也被尊为南宋四大家,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这样一位文学出众的人,为何会拜一位牧童为师呢?光是听听,都觉得十分奇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年春天,杨万里到当时的京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应考。他自认为知识渊博,准能考中。在客店住下后,便天天游山玩水。一天,杨万里在西湖的苏堤上闲游,满眼秀丽的风光,令他心旷神怡,便脱口道:“西湖风光,举世无双。湖上筑堤,天下第一。”
旁边一个牧童听了,笑着说:“您说得并不准确。”杨万里便问原因,牧童解释说:“全国有好多个西湖,风景都很美。听说广东惠州的西湖就很不错,而且也有苏东坡筑的湖堤。”杨万里听了心悦诚服。
在回客店的路上,杨万里自言自语:“从前孔子以小孩项囊为师,我今天也得尊这位牧童为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一点也不假。”
还有一次,他去云栖竹径去游玩,看到一群小朋友正在那里挖冬笋。冬笋藏在地下是看不见的,但经过一个小孩的指挥,挖下去从不落空。杨万里看了以后很惊奇,就上前问小朋友是如何做到的,要拜他为师。
那小孩抬头一看,笑着说:“您是个读书人,一定懂得很多知识,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杨万里诚恳地说:“我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对挖笋却一窍不通啊,冬笋是怎么找到的呢?”小孩爽快地说:“道理很简单哦,学挖笋呐,您要记住:挖冬笋,看竹梢,叶子黄,冬笋长。”
“哦?为什么叶子黄反而有笋呢?”杨万里问道。小孩说:“因为笋吸收了竹子的营养,所以枝叶就变黄了。”“噢,有道理!有道理!”杨万里捋着胡子不断点头,然后又问:“不挖掉冬笋,竹林不是会更茂密?”“哈哈,那您可说错了。冬笋不挖会自己烂掉的,只有春笋才能长成竹子。”
杨万里望着竹林,愣了一会儿,禁不住转过头来对那小孩说:“小朋友,你可比我懂得多哦,我一定要拜你为师!”那小孩笑吟吟地指着青翠的竹子,说:“虚心竹子节节高,它才是我们的老师呢!”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youqulife.com/read-8680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HTML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