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5阅读(0)
经济观察|杭州是浙江大湾区的核心,与宁波专家共商
@践行唯实 老师是我很早就关注的一位宁波区域研究专家,在我早期写《城市观察|宁波,计划单列市的烦恼》时,就指出我文中的一些错误,让我受益匪浅。
近期,老师对两大话题发表了较为密集的观点。详见《四论杭甬双城记一体化融合共富发展》
一是:浙江出台了浙江大湾区的规划,杭州在地理上,不拥有杭州湾的海域,老师认为大湾区规划包含杭州市极不合理。
二是:对杭甬两城经济数据对比的时候,认为杭州赢在面积和人口,人均数据宁波完胜。
对此,我进行一些回复,重新整理如下。
关于浙江大湾区的规划
浙江大湾区的总体布局是“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环杭州湾经济区是浙江大湾区建设的重点,浙江大湾区建设突出环杭州湾经济区,联动发展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

建设背景:浙江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需要有一个更高层级的顶层设计,来打破旧有的坛坛罐罐,湾区就是最好的顶层设计。浙江大湾区建设“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指处于重塑区域竞争优势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环杭州湾区域在新一轮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中,迈入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的竞争优势重塑期。从国内看,湾区战略开发成为重大国家区域战略,杭州湾经济区处在城市和经济“双重”加速转型期。从长三角看,杭州湾经济区与上海合作交集凸显,处在承接上海人口、产业和城市功能疏散的最佳窗口期。
“地利”是指浙江省建设大湾区有独特优势。一是战略区位独特,杭州湾经济区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相互融合的T字形交汇枢纽,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航道资源;杭州湾背靠两大天然海港——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洋山深水港,这两个亿吨大港让杭州湾区与全球各地快速建立经济联系。二是经济实力雄厚,环杭州湾经济区拥有浙江省68%的经济总量、55%的人口、78%的发明专利申请量、76%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的境内上市公司、75%的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此外,浙江城乡协调一体,杭州湾经济区是城乡收入、区域收入差距最小、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市场主体活跃,杭州湾经济区是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区域内民营经济比重达70%。
“人和”则是指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调动各个方面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把大湾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重点建立规划体系、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等六大体系。
杭州是否真正地理学上的靠海并不重要
如官方所述,浙江大湾区的核心是“环”杭州湾经济区,既然是“环”,杭州是否拥有地理上的杭州湾的海域资源、杭州是否是地理学上的沿海并不重要。
浙江大湾区只是一个浙江省进行更大的经济活动布局和经济规划的一个载体,他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和叫浙江经济区,浙北+浙东经济区、南长三角经济区,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名字虽然重要,但他的核心和灵魂是这个经济区里的城市带——杭甬嘉绍舟,尤其是杭甬双核,加快这个经济区内的经济发展、城市能级提升才是设立这个大湾区真正的目标。
杭甬是大湾区的双核,杭州是大湾区的极核
在浙江大湾区这个经济区中,杭州和宁波是双核,杭州的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高教人才、宁波的大工业/大海港,缺谁都做不大。缺了杭州,这个所谓的经济区就是另一个宁波都市圈,缺了宁波,这个都市圈就是另一个杭州都市圈,没有任何想象空间。只有杭甬联手,推进浙江在全国的经济版图扩大是非常正确的道路。
但如果真如@践行唯实 老师所期望的,这个经济区(大湾区)没有杭州,单独让宁波来当大哥,让宁波来牵这个头,请问宁波城市真的准备好了吗?宁波能有效整合大湾区的哪些资源?宁波可以为大湾区其他城市贡献哪些力量?如果没有或很少,那宁波牵头组一个大湾区的目的是什么?难不成就只为了嘉兴绍兴给宁波和舟山提供一些货物资源,通过宁波舟山港运出去,然后就没了?那这个大湾区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
在浙江大湾区内,高速公路、高铁这些交通基建已经高度成熟,每个城市都有着大片待开发的工业用地等待出让,都想招商引资发展制造业发展工业,除了港口之外,大湾区内所有的城市与宁波都存在着强竞争关系,同样可替性也很强,不会少了谁就玩不转。

宁波舟山港
相比,杭州能为浙江大湾区贡献什么力量?数字经济的力量、高教科研和人才、总部经济的力量、省城政策的力量,这些力量在大湾区内都是独家的资源。下一轮经济的增长点在哪里?数实结合,即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高度融合发展,因此说杭州是浙江大湾区的发动机不为过。

杭州六和塔

杭州数字经济


因此,鉴于杭州在大湾区作用,如果还以“杭州无海,凭什么呆在大湾区内”的理由,借此把杭州从浙江大湾区里踢出朋友圈,这是不可理解的,也是藏有太大的谁都看得懂的狭隘的地域私心。
关于浙江大湾区和上海的有效互动太少的问题,不是浙江不想,而是上海自己就是中国经济老大,不情愿参加别人组的局,虽然地理上靠着杭州湾,是杭州湾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但上海不想成为“杭州湾大湾区”的城市,更不想成为“环杭州城市”,至少现在不想。

杭州湾三角形
上海自己就有一个“长三角一体化”更大的顶层设计,他就是独一无二的极核。
所以先易后难,浙江先整合浙江省内部自己的资源,把自己发展壮大,当浙江大湾区自己释放出更大影响力时,那么上海不得不去正视身边的巨头浙江。
关于面积
您说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实情,各市都一样。错了,宁波的平原占比40.3%,平原面积37460平方公里,杭州的平原占比是26.4%,平原面积4381平方公里,杭州1.68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里,平原面积只比宁波多出600平方公里,除了主要聚集在东部之外,还有一部分面积散落在广袤的杭州中西部,相比,宁波的平原集中多了,加上家门口的深水良港,宁波发展经济和工业的先天条件,比杭州优越的太多太多了。
相较于平原,山区在发展经济和工业是绝对的劣势,看看丽水和浙江其他地市的经济对比,看看温州市域的山区泰顺/文成与平原瑞安/平阳/苍南,看看杭州市域的山区县淳安/建德/桐庐/临安和平原区县上城/萧山/余杭/拱墅,一目了然。
因此土地面积不是杭甬经济对比相对落后的因素
关于人口
人口规模既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地区发展的结果。看看近五年,近十年,杭甬两城分别产生了多少增量人口,人口流入了多少,人口结构是怎么样的。
杭州持续多年人才流入率全国第一,近5年增加了大约200万人口,仅2020年一年就杭州就新引入43.6万大学生。
因此面积和人口都不是影响两城差距最关键的因素,浙江更偏重省会的政策以及杭州更强大的内生力量才是更关键的因素。
我一直很喜欢宁波,我的公众号里写了很多宁波的文章,也有不少宁波的粉丝,也在我的文章里给宁波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言献策。
我明白关心宁波发展的老师还有宁波网友的焦虑,但宁波需要以更大的胸襟,正视自己的不足,以及使用更有说服力的道理,并争取更大的发展权益,才能发展的更好。
城市观察|宁波,合并舟山,构建超级海洋城市的假设和畅想
城市竞争|宁波与杭州的竞争与合作
高校观察|宁波大学,计划单列市宁波需要一所双一流大学
交通观察|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改个名字吧
城市发展|宁波,加强城市营销,推广自己
城市观察|宁波,计划单列市的烦恼3
高校观察|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给你取个好名字
建言献策|宁波,建议引入浙大附属医院,提高医疗卫生能力
城市竞争|青岛VS宁波,计划单列市的较量(一)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HTML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