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母婴>宝宝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宝宝就是独立的个体)

宝宝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宝宝就是独立的个体)

发布时间:2024-01-25阅读(10)

导读图片源自网络这两天天气还真不错,一扫前两日的烈日炎炎,阵阵凉风袭来,很是舒服。带着小宝在外面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了。昨天在小公园的时候,遇到一位妈妈带着自己大....

图片源自网络 这两天天气还真不错,一扫前两日的烈日炎炎,阵阵凉风袭来,很是舒服。带着小宝在外面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了。 昨天在小公园的时候,遇到一位妈妈带着自己大约2岁左右的小宝贝,孩子们是相见甚欢,很快就玩到一起。不过我是真心替这位妈妈累,因为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了大约一个小时,这位妈妈的嘴巴就没有停下来过。 “宝贝,不能跑到草地上哦!上面有虫虫咬!” “宝贝,不要跑着的时候抓哥哥哦,会摔倒!” “宝贝,不能拽衣服,过来妈妈给整理下再玩!” “宝贝,不要从台阶上跳,会摔着头,太危险了!” “宝贝,不能直接用手拿饼干,还没有洗手呢!” “宝贝,过来妈妈摸摸是不是出汗了,赶紧擦擦,别感冒!” “宝贝,别坐那个长椅,没有擦,脏的!过来到妈妈身边,坐自己的小板凳!” …… 事无巨细,不管是孩子的言行举止,还是孩子的细微动作,这位妈妈是真负责,一直都盯着孩子,点点滴滴无不提醒着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相对比,我倒是轻松多了的“不负责任”的妈妈了吧!除了两个孩子要吃饼干的时候,我要小宝先洗手之外,在草地上跑一跑,一个小台阶跳一跳,都随他去玩好了;跑热了小宝会用衣服袖子擦擦汗,跑累了他就在公园的长椅上坐着休息一会儿,既然出来玩,哪里顾得上太多?何况,孩子也不可能呆在无菌的环境中啊!

宝宝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宝宝就是独立的个体)(1)

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最让我替那位妈妈感到累的,不仅仅是她不住的指令,还有就是孩子充耳不闻的表现。也就是说,孩子其实对她的要求几乎无动于衷,很多时候她必须一边嚷嚷着,一边自己亲自动手把孩子抱到身边才行。 2岁的孩子,虽然还不至于会表现出太多的不耐烦,但是已经有了自己的小脾气,当妈妈给他擦汗的时候,当妈妈抱起他的时候,孩子都表现出了各种的不配合。 是啊,宝宝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便在他很小的时候,嗷嗷待哺的时候,一切都需要妈妈的帮助,但是也不能忽略他是独立个体的事实。最为糟糕的是,妈妈总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既要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又要无处不在的干涉孩子。

宝宝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宝宝就是独立的个体)(2)

图片源自网络 【心理学家马勒关于0-3岁孩子心理变化的理论】 马勒是发展自我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同时也是儿科医生、客体心理学的理论家,还是一个精神分析师。她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分析总结出0-3岁孩子心理健康的规律和道理。 马勒把0-3岁的宝宝,共分为4个时期,也就是4个过程。 1、0-2月龄 马勒把孩子0-2月龄的阶段,称之为“自闭阶段”或“自闭期”。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睡觉,很少能够有主观意识的和人进行互动。 2、2-6月龄 2-6月龄是孩子的共生期,宝宝从这个时期开始有了微笑,微笑意味着他社交活动的开始。 之所以被称之为“共生期”,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认为他和妈妈是共生的。宝宝会觉得妈妈是附属的自我,妈妈的存在就是我的存在,妈妈的疼痛就是我的疼痛,他不能把自己和妈妈分开,非常典型的就是微笑反应,2-6个月的孩子微笑不分人。 是的,这个时期宝宝即便是对着妈妈笑,也是因为妈妈是妈妈,而是因为妈妈是自己。这个时候的婴儿是分不出妈妈和外人的差别的,不仅仅和妈妈共生,甚至可能是和这个世界也是共生的。 3、6月龄-2岁 6月龄-2岁这个时期是宝宝的个体化分离时期。 同时,马勒又详细把这个时期分为孵化期(6-10月龄)、实践期(10-16月龄)、整合期(16-24月龄)。 对于宝宝来讲,每个时期都需要完成特定的任务,如果任务完成不了孩子就会在心理健康的发育上受到创伤。 总之,宝宝从6月龄开始开始,变的更独立、更个体化。从认知和知觉这个层面上说,宝宝逐渐开始区分妈妈和我是不一样的人;区分自己的妈妈和别人也不一样;这个时期的宝宝看到妈妈和照顾自己的人会展开微笑,看到陌生人的时候也会紧张焦虑;这是人类走向个体化独立的第一步。 4、2岁-3岁 这个阶段对于宝宝来讲,是客体永恒性阶段。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宝宝已经能够在任何处境与情绪下,都很稳定的意识到“自己是谁”。换句简单的话,就是宝宝想要独立了,他开始逐渐有了自我,他想要做什么、不想要做什么,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偎依在妈妈身边的小宝宝啦!

宝宝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宝宝就是独立的个体)(3)

图片源自网络 【1周岁的宝宝渴望独立的生理和心理体现】 1、生理体现 这个阶段宝宝先是学会了独立行走,有的宝宝又开始断奶了,从生理上来说宝宝开始脱离妈妈了,因此宝宝渴望独立的空间,希望自己可以自由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2、心理体现 这个阶段宝宝生理的独立为心理的独立提供了可能,宝宝通过自己的身体行为去感知这个世界,慢慢地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不再是事事都愿意让父母来安排了。 另外语言的发展也促进了宝宝的心理独立,宝宝虽然不是很会说,但是已经开始透过语言来理解周围的人了。

宝宝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宝宝就是独立的个体)(4)

图片源自网络 【2周岁的宝宝渴望独立的生理和心理体现】 2周岁的宝宝通常被称之为“TRUBBLE TWO”,也就是说“比较麻烦的2岁效应”。 这是因为2岁的宝宝可以同时具有许多明显的矛盾特点:既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既可爱又可恶;既大方又自私;既成熟又幼稚。 1、生理体现 2岁的宝宝往往显得不怎么合群,虽然他们喜欢看别人玩耍,但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不会主动参与对方,而是选择自己玩自己的。 所以很多妈妈会在这个阶段发现宝宝不怎么听话,让他去和小朋友玩,他也不去;还常常很固执。不用担心,这是2岁宝宝特有的生理体现。 2、心理体现 2岁的宝宝,“自我”的意识开始逐渐显露,对于妈妈的安排开始有了不同的意见,最喜欢说“不”,做事情也喜欢反着来。 妈妈最能直接体会到这一点:你让他坐着,他偏偏要蹦一蹦;你让他喝水,他偏偏要吃饭;你要伸出手去帮他,他还会本能的拒绝,非要自己来。 而且,当宝宝有了独立自我意识之后,与爸爸妈妈的交流也从过去的单向言听计从转变为更有趣味的双向交流了。常常能够听到他的小嘴吧啦吧啦说个不休,各种好玩的,你想不到的语言都能够从他嘴巴里蹦出来,能逗得爸爸妈妈乐不可支。

宝宝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宝宝就是独立的个体)(5)

图片源自网络 【不管怎样,妈妈有效的陪伴在宝宝的幼年生活中必不可少】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波尔比认为: “缺乏自信的孩子不会相信他的依附对象们在他需要的时候会对他伸出援手,他采用一种缠着不放的策略来确保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他对妈妈是否会帮助他没有把握,因此这种担忧会一直盘踞在他的心头;心里如果充满了这种担忧,那就会阻碍他的独立和探索,从而妨碍他进行学习。” 也就是说,宝宝在有能力轻松自如地把握好自己的独立性之前,必定要经历一个健康的依赖阶段。 有什么比妈妈有效的陪伴更重要呢? 和妈妈在一起,哪怕是陌生的环境中,宝宝也能够在依偎着妈妈与放手去探索之间找到平衡。而宝宝最常见的做法是: 在探索陌生环境的过程中,他会时不时地确认一下妈妈就在身边,为的是消除恐惧和疑虑。有妈妈在身边就能增加宝宝进行探索的动力。只是宝宝不必浪费精力去担心妈妈是否在身边、是否会离去,因而他能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探索中去。 其实即便是在熟悉的环境中玩耍的孩子,他们也会定期地跑回到妈妈的身边,坐在妈妈的怀里,得到一次让他消除恐惧的爱抚,或者仅仅是获得一个受到妈妈照料的短暂机会,然后他就会立即心满意足的跑开继续玩耍。 而这样的过程,只需要妈妈安静的守护在宝宝身边就好,替他提前把控好玩耍的环境和对象是否足够安全就足够了。 所以,妈妈对宝宝的关心和爱,就化为默默的守护吧!勇敢放手,静静跟随,让宝宝们在一次次的探索与迷茫中、成功与失败中,自己有所体会、有所得失,有所领悟,才是最为重要的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沫沫的静好岁月)

宝宝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宝宝就是独立的个体)(6)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youqulife.com/read-29867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HTML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