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惊叹的食物(有哪些美食曾经是)
发布时间:2023-12-17阅读(11)
<span class="answer">导读</span>来源:知乎日报我们常说,时尚是个圈,意思是说许多年前的衣服现在穿起来,非但不觉得土,甚至觉得新潮、复古,别有一番风味。对于食物来说,时间也可以让它们「摇身一....<p>来源:知乎日报 </p><p>我们常说,时尚是个圈,意思是说许多年前的衣服现在穿起来,非但不觉得土,甚至觉得新潮、复古,别有一番风味。</p><p>对于食物来说,时间也可以让它们「摇身一变」,从「人嫌狗不理」蜕变为「市场的宠儿」。</p><p>今天知乎答主们就分享了自己曾吃过的那些「曾经是穷人食物现在却是奢侈食物」。</p><p><strong>笔架</strong></p><p>知乎答主<strong> @黄色节制 </strong>分享了一种长相奇特的海鲜:<strong>笔架。</strong></p><p>小龙虾和皮皮虾都有人说了,我来说一个号称<strong>「</strong><strong>来自地狱的美食」</strong>。</p><p><img alt="十大最惊叹的食物(有哪些美食曾经是)(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9aeeeb61d4d344d3b485c5e0c35d2b32.jpg"/></p><p>这玩意官方称为<strong>笔架</strong>,俗称<strong>佛手贝、石砌、狗爪螺、龟脚、鸡冠贝、鸡足、鸡脚、观音掌</strong>等,古称<strong>石蜐(jié)</strong>,以前属于根本没人吃的东西。</p><p>我第一次吃这东西大约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有天家里人提了一铁桶这玩意回家,说是以前帮助过的一个渔民大叔送来的。</p><p>全家对着这个玩意想了很久都不知道怎么下口,后面决定,水煮!</p><p>反正煮开就一定能吃!</p><p><strong>煮完之后,有点香气出来了……</strong></p><p>我们看着这个造型,发现不知道从哪里下口……</p><p>这玩意上面像贝壳的部分,是它的内脏和滤水的鳃,唯一能吃的是下面那个棘皮里面的一小段肉柱……</p><p>然而,剥开是一种诡异的粉红色……</p><p><strong>一口下去,哇塞!</strong></p><p><strong>简直是鲜味炸弹!</strong></p><p>淡淡的腥香加一点点的咸味,肉柱略有韧性而 q 弹,比花蛤、蛏子啥的都好吃!</p><p>然后我和家人一起,一晚上吃掉一个铁桶的这玩意……</p><p>之后问那个渔民大叔,还有没有?</p><p>大叔哈哈的说,你们城里人真是奇怪,<strong>这玩意在岛上猪都不吃</strong>……来岛上管饱,特意再搞一桶就比较麻烦了。</p><p>后面才知道,这个东西长在礁石缝里,很难采集,而且很难长大,长到我们那天桶里的规模,至少要五年以上。</p><p>现在在海鲜馆子要极偶尔才看得到,网络上查了一下价格,新鲜的一斤86元,按餐厅的利润加上去,现在想吃一盘至少100元起步……</p><p><strong>重点是还未必能遇上。</strong></p><p><strong>樱桃</strong></p><p>知乎答主<strong> @tliondong </strong>分享了<strong>小时候吃的樱桃</strong>的身价变化:</p><p>以前家里前院后院有田,前院的地就种些蔬菜、玉米、黄豆,后院种了很多樱桃树。</p><p>每年七月份后院的樱桃树上樱桃长的红红一片。</p><p>这种樱桃并不是那种大个头的车厘子,长到最大也不过大拇手指指甲盖大小,成熟后果肉很软、很正的那种红色、还有些半透明。</p><p>但……没人吃。</p><p>那些樱桃树种下之后疏于打理,树长的高树枝又密,上面的樱桃长势极好,又红又甜,但很难摘到。</p><p>下面的伸手可得,但味道就没那么好了,晒不到太阳当然长不好。</p><p>而且这东西家家多少都会种上几棵,并不稀奇(至少当时的邻居们家里都有)。</p><p>后来我大一些了,想去吃樱桃就带把锯子去后院。</p><p>相中哪个枝直接锯下,整枝拖走去院子里慢慢吃。</p><p>有时候会带个板凳、斧头,砍掉几个樱桃结的少的树技得到空隙,站在板凳上摘上面的樱桃,有时候一摘就大半搪瓷盆,拿回去洗干净加少量水、抓两把冰糖,上锅蒸一蒸,再下到井里冰一下,樱桃罐头就做成了,可以用勺子直接擓着大口吃樱桃果肉。</p><p>再后来那个地方拆了,院子、房子、田都没了。</p><p>我们一家搬进了回拆安置的楼房里。</p><p>吃了十几年的樱桃,这回没得吃了,其实我也不想它,早就吃够了。</p><p>又过了几年,我都上大学了。暑假在家闲得无聊,在外面闲逛,看到街边有人摆几个小筐在买樱桃,一看就是自家种的那种樱桃:小小的、红红的、果肉有些半透明,和以前我家后院长的那些一个样。</p><p>好几年没吃过了,还真想买点。</p><p>上前一问,一斤要25块……</p><p>啊,家境贫寒,告辞。</p><p><strong>松茸</strong></p><p>知乎答主<strong> @Phillife </strong>分享了在他的家乡<strong>松茸</strong>的地位变化:</p><p>(家乡云南)以前(大概 80 年代以前)老一辈的人上山看到松茸以后觉得这东西闻起来有一股药味,不如其他菌菇清香,不具有食用价值,会直接<strong>用脚踩碎,懒得费力去采集</strong>。</p><p>人们当时觉得这就是一种味道不好的菌,人不会吃的,也卖不了价钱。</p><p>在那个没有太多荤腥的年月里,一个月也吃不上几次肉,有一些家庭会采一些拿回家切成丝,放点干辣椒用香油炸干,泡在油里用来下饭或者拌面,<strong>但大家都不太喜欢那个味道,仅仅凑合着当油吃,纯粹就是当时的贫民料理</strong>。</p><p><img alt="十大最惊叹的食物(有哪些美食曾经是)(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b1d24c176b604c5faad139c379f6bbd3.jpg"/></p><p>后来,改革开放后日本人来云南旅游的时候经过一个小镇,小镇坐落在山脚下,是一个交通枢纽,铁路和公路穿境而过,工业发达,但是山高林密,气候终年湿润清凉,雨水较多,夏天很短,山上高海拔的地方常年有积雪和霜花。</p><p>他们在小镇的市场上发现了后来被叫做松茸的东西,<strong>它就静静的隐藏在集市的角落里,灰头土脸的和一堆便宜的菌菇一起被贱卖</strong>,日本人看到价格很惊奇,连忙询问当地导游本地的吃法,听完后痛心的问当地人你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他们觉得云南人这是在糟蹋好东西。</p><p>然后松茸就开始出口日本,人们也逐渐知道了这个有药味的菌菇具有很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生长条件极为苛刻,必须低温多雨无污染并且全年有霜降的环境。</p><p><strong>于是,本地人在雨季过后的夏末秋初也开始大量购买食用松茸,它居然一跃成了菌菇市场上的新宠,在野生菌食用领域荣登榜单,至今辉煌未减,且有越来越盛之势。</strong></p><p>由于购买力急剧上升,但是松茸又无法人工种植,只能野生采集,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还比较容易变质(可能是富含氨基酸的原因),如果要运输到外地的话必须用冰块来保鲜,另一方面符合其生长条件的产地极其稀少,全省就那两三个,松茸每年从生长到上市仅是雨季后即将入秋那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因此物以稀为贵,从那时起,松茸的价格就开始一路走高,开启了它的<strong>逆袭之路。</strong></p><p><img alt="十大最惊叹的食物(有哪些美食曾经是)(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0bbc1e1bf81a46bf9e39fea2d87abd80.jpg"/></p><p><img alt="十大最惊叹的食物(有哪些美食曾经是)(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d35cb05c00f541c893df386a1da94792.jpg"/></p><p>现在,随着气候变暖,自然环境人为改变较多,产量也开始下降,不知道再过几十年,年轻的后辈们还有没有口福享受。</p><p>每年应季的时候大家都下足血本奢侈一下(原产地大概 100 多一斤),在那一个月里尽量到早市上购买新鲜的全家一起分享,既是沉醉于味道的鲜美,更多的还是长辈们对青春年少记忆的一种情怀,他们希望年轻一代外出求学和工作的我们能够记得家乡的味道。</p><p><strong>我想这其实也是一种乡愁。</strong></p><p><img alt="十大最惊叹的食物(有哪些美食曾经是)(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3b30678d40614c13b9ee5f615f575464.jpg"/></p><p>买回家的松茸会尽快处理,大家在处理新鲜松茸的时候根本舍不得用油去过度烹调,怕破坏了本来的味道,更不用说拿来油炸。</p><p>直接切成片蘸调料生吃,或者切丝和鸡汤一起用青红椒丝煮成清汤,就为了多感受松茸这种食材的原味,<strong>上桌时恨不能连香气都吃进去</strong>,奶奶说就连曾经的那个药味现在闻起来也是很香的清香,可能这就是金钱的味道吧。</p><p><strong>但是谁又能想到曾经被嫌弃无比的菌如今身价倍增,连闻一下味道都变得弥足珍贵了呢?</strong></p><span class="copyright">免责声明:</span>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http://www.youqulife.com/read-5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