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知识> 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拼音版古诗(冲关大语文古诗词鉴赏)
发布时间:2024-01-23阅读( 3)
冲关话文常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冲关品鉴赏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前两句
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塔高。“千寻”从正面写塔高、峰高,“鸡鸣”就能“见日升”,言“见日升”之早,从侧面衬托塔高。这两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的感受作铺垫
后两句
表达方式:抒情。“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或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不畏”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哲理: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主旨
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含蓄而又深刻地抒发了畏困难的情怀。
冲关话考点
飞来山: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闻说:听说。
冲关同步练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你从这两句诗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冲关趣味多
大才子王安石,一生功过论评说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也就是说,读书读得好的人才能做官,而官做得好就必须读书。这是圣人之语,也似乎是千古名言。而事实上,真正的书读得好的人比较多,而书读得好又官做得高的人也并不多,大多数读书人的命运并不好,甚至是很惨。
大宋才子王安石,不仅书读得好,文章诗词件件精通,更是官做得大,而且在北宋神宗朝掀起了一扬改革的大潮,身前轰轰烈烈,死后功罪任人评说。对王安石的功与过,自他去世后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今天仍未定论。似乎没有一个读书人在他的身后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这是历史的一大奇异现象。
王安石变法在众多反对势力的围堵下失败了,宋神宗强国的努力在现实面前灰飞烟灭,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沦落为互相倾轧的道具,外族的入侵更加深了国内矛盾的加剧。神宗身心俱疲,仰天长叹,他已经失去了斗志,皇位对于他已毫无意义了,因为这一场变法牵动了他太多的精力,变法的失败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一切都显得那样力不从心了,一切都是太匆匆忙忙,他甚至连接班人也没有选好,就倒下了,倒在皇帝的岗位上了。
随着神宗皇帝的倒下,司马光等保守势力全面掌权,王安石变法被全面否定,各项新法被全面废除,王安石的政治希望也彻底破灭了。此时的王安石远在江陵,静观世事变迁,他也只能一声叹息,无可奈何了。成王败寇,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王安石在一片骂声中恨恨地离开了这个乱嘈嘈的世界,身前事不随意,哪管身后名也。
王安石死后,首先评价他的是他的政敌兼文友身份的司马光,司马光对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进行了肯定,而对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进行了全盘否定。
在王安石死后到南宋灭亡,在这将近两百年的时间内,围绕着王安石变法和对王安石的个人评价问题的争论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而且由此而形成了党派之争。
尤其是在北宋后期,面对外敌入侵,内忧外患的尖锐矛盾下,宋徽宗与宋钦宗为了推卸政治失败的责任,更是把王安石当成了宋朝一切灾难的罪魁祸首,口诛笔伐,全面攻击,王安石从此被拉黑了。
南渡以后,王安石一直是被当作北宋灭亡的罪人而受到批判的。
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但对王安石的部分新法措施则有不同程度的肯定看法。
梁启超《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王荆公》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梁启超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而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
王安石虽然在历史上成为一个争议人物,但是他始终没有上奸臣榜,这是由王安石的道德的力量所决定了的,因为王安石的一切行为都没有私人的欲望,而是为了公家,无论是他的失败与成功都有时代的原因,他只是一个推动者。
写在最后的话
大家好,古诗文鉴赏属于“七位一体”冲关大语文的一部分,是冲关大语文教研部老师为大家辛辛苦苦整理出来的,旨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提高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了解古诗文的语言魅力,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小诺每天为大家奉上一首古诗词,期望能帮助积极向上的你!
【欢迎留言讨论】佳鑫诺教育中小学培训辅导机构随时为您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 http://www.youqulife.com/read-85714.html
下一篇:云南迪庆属于哪个市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