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 口语发音对一个人的影响(一个有趣的问题)

口语发音对一个人的影响(一个有趣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4-01-23阅读( 4)

导读文|三耳图|网络在信息时代,阅读几乎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都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这里说的阅读,是广义上的阅读,不....

文|三耳

图|网络

在信息时代,阅读几乎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都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这里说的阅读,是广义上的阅读,不只是阅读书籍,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阅读资讯、段子、作品等各种各样的文章也包括在内。

阅读,根据是否发出声音可分为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有声阅读也可称为诵读、朗读,无声阅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默读。本文探讨的是后一种情况,即我们日常的默读行为。

口语发音对一个人的影响(一个有趣的问题)(1)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这个问题:默读的时候你心中发出的读音是普通话还是方言?

也许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城市,或者从小就说普通话的人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在他们的日常语言中只有普通话。但我相信对于大多数读者朋友来说,是存在这个问题的,毕竟在如今普通话大力推广的情况下,中国仍然有各种各样的方言存在。

我曾问过身边朋友,他们在生活中会根据场合的不同使用普通话或方言。奇怪的是,同样从小就说方言的两个人,在回答上面这个问题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朋友A来自小城镇,从小就说方言,现居住在大城市,日常生活中方言和普通话交替使用,在默读的时候心中发出的音是普通话。而朋友B来自偏远山区农村,也是从小就说方言,现在也居住在大城市,日常生活中也是方言和普通话交替使用,但在默读的时候心中发出的音是方言。我的情况与朋友B相同。

这说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有不同的阅读心理机制。

口语发音对一个人的影响(一个有趣的问题)(2)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语言和文字是什么关系?我们每天都在说话,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字,你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呢?语言和文字是一回事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语言的产生要远远早于文字。语言是人类信息传播的载体和工具,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根据相关研究,大约5万年前,智人的一个分支开始有了语言(参看王士元、柯津云:《语言的起源及建模仿真初探》,《中国语文》,2001年第3期)。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系统只有音和义的对应关系。

文字的产生要比语言晚很多,人类最早的文字也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就拿我们的汉字来说,根据相关推测,最早的汉字大约在6000年前产生。(注: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体系,其产生约在距今3000年前。)因为文字是形、音、义三者的对应关系,所以我们在默读的时候看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时才会在心中发出声音,并且知道它的意思。

口语发音对一个人的影响(一个有趣的问题)(3)

举个例子来说,你就明白为什么语言的产生要比文字早了。我们从出生到识字之前都可以不使用文字,但是可以用语言与人交流。1~3岁的幼儿基本都是靠语言与父母、其他小朋友交流。同样,文盲也可以不使用文字,单凭语言就可以与人正常沟通。但是在如今这个社会,不识字、没有文化,极大地限制了一个人的发展。这也可以说明文字的产生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正是文字的产生!

口语发音对一个人的影响(一个有趣的问题)(4)

搞清楚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默读的时候心中发出的声音是文字形、音、义三个维度中的“音”,这个音的产生与我们的大脑、思维有关。这个音首先来自生活实践的积累,即学习过程中听到的声音,通过大脑记忆保存下来,然后在阅读的时候浮现出来。

之所以人们在默读时心中产生的音会出现普通话和方言的不同,这与汉语和汉字发展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有关。总体来说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速度要比汉字字形的发展变化速度快。我们能认识几千年前的古文字,能读懂先秦时期的文章和书籍,却很难搞清楚那时候很多字的读音。当然,这与声音的保存和字形的保存条件有很大关系。汉语中不仅存在今古音的不同,更有不同区域方言音的不同,而文字系统基本都是统一的。所以在中国广博的土地上,我们说着不同的话,看的却是相同的文字。

口语发音对一个人的影响(一个有趣的问题)(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大力推行普通话,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交流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同一地区、同一群体、同一个人普通话和方言交替使用的现象。这才是如今人们在默读时心中发出的音会有普通话和方言不同的根本原因。


作者:三耳,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南方小伙。

欢迎分享转载→ http://www.youqulife.com/read-98332.html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HTML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