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美食> 春风十里不如你里的红烧牛肉罐头(春风十里不如认识一罐)
发布时间:2024-10-29阅读( 2)
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风十里不如你
要说最近的热剧,非《春风十里不如你》莫属啦。本硕博连读的医学生的爱情、友情、青春、文学等元素,搭配年轻演员们的新鲜面孔,迅速成为讨论的焦点。
不过,作为一名食品专业的研究生,在看剧的同时,更会关注和吃有关的各种事儿——随着电视剧的热度上升,“红烧猪肉”罐头也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引得大家纷纷搜索购买,也要一尝其中滋味。
观众被“红烧猪肉”深深吸引,是因为小红(剧中周冬雨扮演的人物)吃得太香了。剧中的背景是90年代,虽然罐头已经不算稀有,但是对于处在军训时期的学生们,能够吃上一个肉罐头,绝对是极大的满足。填满的是空虚的肠胃,燃起的是被军训消磨的意志精神。
有些朋友会问,罐头里有没有防腐剂啊?能在室温下放两年,绝对是加了防腐剂吧?
罐头为什么长时间不腐败?
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忘记了一个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腐败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微生物造成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这位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在160年前就弄明白这件事儿了。而罐头的制作历史就更悠久,它是200年前发明的一种食品保藏技术。
剧情中的罐头,是军用罐头。其实,这不是一种巧合——罐头的起源,还真的与军队脱不开干系。
要讲罐头的故事,先要穿越回到1800年代。说到那时候的国际风云人物,首推大名鼎鼎的拿破仑,他经常带领法国军队离开本土,远征作战。
军队每天都需要大量食物供应,然而,在长时间而远距离的战役中,食品往往还没有抵达前线就已经腐败变质,怎么办?于是,拿破仑成立了军用食品研究委员会,并重金悬赏,征求能够让食品长期保存而又便于运输的方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1810年,法国人阿培尔(Nicolas Appert)发表了《密封容器储藏食品之方法》,提出了以加热和密封为核心的食品保藏法,开启了罐头食品的篇章。简单说,制作罐头的要点就是:把加热沸腾的食物放在加热消毒的罐子里,趁热封口,然后再继续加热灭菌一段时间。
从罐头包装的材质来说,用玻璃罐也可以,铁皮罐也可以;从罐头的内容来看,蔬菜水果也可以,肉类鱼类也可以。关键是加热的温度和时间要足够,保证让细菌“不留活口”,把抗热的细菌芽孢也几乎全部灭掉。
如此,里面的微生物都死光光了,外面的微生物又进不去。既然没有了微生物,食物又怎么会腐败呢?所以,食品也就能安安稳稳地在罐头里长时间不会腐败了。
再回到前面的那个问题上。现在我们明白了,做罐头并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肉罐头里有防腐剂么?
但是,具体到肉罐头,里面到底有没有可能加了防腐剂呢?
答案是:可能没有,也可能有。
这个可能有的防腐剂,就是亚硝酸钠。不过,这事儿和罐头加工工艺本身关系不太大。
以午餐肉罐头为例吧。人人都知道,它的颜色是诱人的粉红色,但很少有人想到,这是因为添加了亚硝酸钠。实际上,在很多熟肉制品的制作过程中会加这种东西,不管是酱牛肉、火腿还是培根,或者是西式灌肠。
亚硝酸钠作为一种发色剂,可以使肉制品具有诱人的均一的红色,比使用色素更易着色均匀。除了发色之外,亚硝酸钠在pH6.0左右的肉类酸碱度下,它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所以,它也是一种熟肉食品防腐剂。
另外,亚硝酸盐还可以增强肉制品的风味。研究发现,经过它发色处理后的肉中一些挥发性风味物质明显增多,有一种类似火腿的美味。
一提到亚硝酸盐,大家不免忧心,这不是个致癌因子么?居然也呆在罐头里?其实,世界所有国家都许可在肉制品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相比于欧盟而言,我国对亚硝酸盐的使用量控制是更严格的。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肉制品中的亚硝酸钠最大用量是0.15g/kg,而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午餐肉罐头的残留标准是50 mg/kg,火腿则可以放宽到70mg/kg。其他肉制品中的亚硝酸钠残留量必须低于30 mg/kg。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已经将红色的加工肉制品列入了致癌物行列,香肠火腿培根和午餐肉罐头等都在此列。即便是合格产品,如果每天吃添加亚硝酸钠的粉红色肉制品,平均摄入量超过50g的话,长期而言仍然会增加肠癌风险,提升全因死亡率。所以,爱吃它们的人,还是适当控制吃的次数吧。
不过,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如果并不经常吃肉罐头,而是像电视剧中的主角们那样,只是偶尔吃一次,平均到365天来说每天只有几克十几克,那是完全不必担心的啦。
做肉罐头,营养损失大么?
对肉制品罐头来说,蛋白质是不怕热的,肉中的血红素铁和其他微量元素也不会丢掉。不过,经过罐藏加工后,除了比较“皮实”的烟酸,各种B族维生素均有明显损失,尤其是相对比较怕热的维生素B1,在原汁猪肉罐头加工处理后的损失率可达67%(陈葆新,加工食品的营养价值手册,1989)。
(您可能会感慨:罐头也就是出门时吃着方便,日常还是要吃家里的新鲜炖肉哇~)
在做好罐头之后,虽然可以储藏两年,但只是微生物不会繁殖,不等于维生素不会减少。由于制作罐头时还要加入调料,其中糖分和肉类中的氨基酸还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含有氨基酸的硫胺素(VB1)和吡多胺(维生素B6的一种形式,肉中的维生素B6很大比例以这种形式存在)也会受到影响。
研究表明,罐头制品在较高的温度下贮藏时,部分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含量下降较为迅速。也就是说,具体营养素损失是多少,要看储藏时间和储藏温度。
比如说,罐头肉制品在38摄氏度储藏6个月之后,维生素B1损失率可以高达50%,而在21摄氏度储藏6个月和1年之后,维生素B1的损失率分别是15%和45%。而低温冷藏能够延缓维生素的损失,所以罐头食品如果长时间不吃掉的话,建议放在阴凉处,冰箱冷藏当然就更好。
(您可能又会感慨:做罐头损失67%之后,放一年,剩下的VB1又损失掉一半,岂不是只剩新鲜肉的10%多点了?冰箱哪有那么多地方成年累月地存放罐头?还是吃家里的新鲜炖肉好哇~)
过期了该怎么办?
购买罐头食品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东西保质期长,往往会忽略上面的生产日期。买回家中,也是直接丢进储物柜中。等到想起来的时候,有些已经临近保质期,甚至已经过了保质期。看着完好的罐头,丢了吧很可惜,不丢吧心里总有点不舒服,那过期了的罐头还能不能吃呢?
这时候有两种情况:
第一, 罐头表面鼓起来了。用科学名词来说,这种情况叫做“胀罐”或“胖听”。
罐头本来应当是盖子微微凹下的状态。一旦鼓起来,你就不用纠结了,可以直接扔掉。
为什么会胀罐?原因有物理性、化学性和细菌性三种。
物理性胀罐,又叫假胀(不是假账),是因为罐内食品量过多造成的,在购买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
化学性胀罐,是因为罐内食品的酸度太高(比如果蔬、果汁等),腐蚀罐内表面的金属而产生氢气所致,虽然内部营养未全部损失,但毕竟会增加金属离子,也不宜再食用。因为肉罐头酸性极低,如果没有细菌活动的话,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细菌性胀罐,是因为杀菌不彻底而残留微生物,或是罐头有裂漏造成细菌侵入,因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同时产生气体。把它吃掉的话,胃肠就会不停的抗议了,所以胀罐 = 赶快扔掉!
第二, 罐头表面没有鼓起。
这个就要碰运气了,需要我们开罐再分析情况。
如果开罐后有难闻的气味,说明罐头已经腐败变质了。可是没有胀罐怎么还会坏掉呢?这种情况叫做“平酸腐败”。这类细菌多属于兼性厌氧菌,它们折腾之后,不产生气体,但是会产生酸,所以叫做“平酸”,反正食品被它们毁掉,腐败变质了。
如果开罐后气味、状态都正常呢?那就是没有腐败啦,当然可以考虑继续食用。可能很多人问:不是过期了么……其实保质期只是一个保证,在此期限之内有问题,由厂家负责。但如果过了期,也有很大可能性仍然没有腐败,只是这时候厂家就不保证它一定不会坏啦。
当然,放到过了保质期的时候,维生素的含量就更是大大降低了。不过,反正您吃肉罐头也不是为了补充维生素,对不对?蛋白质和铁还在就好啦。
总结一下:
1 罐头的基本保藏原理在于灭菌和隔菌。灭菌消灭了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大部分芽孢,隔菌是使外面的微生物进不来,可能微量残存的微生物芽孢在接近无氧的状态下也难以大量繁殖,从而使罐头内的食品保持相当长的货架寿命。
2 肉类罐头中可能添加了亚硝酸钠这种发色剂和防腐剂。但是只要达到国标要求,并不会引起急性毒害。虽然肉罐头产品属于“肉类加工品”,如果不是天天吃,只是偶尔吃一次,也不必担心致癌、早逝的危险。
3 肉罐头放的时间越长,维生素损失越大,特别是维生素B1损失惨重。不过,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都在呢。
4 买比较新鲜出厂的罐头产品是最理想的,但也不必放一年两年,让它在您家里过期。如果看到罐头上下两面鼓起来,那很大可能是微生物繁殖所致,既不要买,也不要吃。
闲暇看剧的同时,顺便也看懂剧中的食品,是不是很有趣?
十里春风,让我们重识了肉罐头。下一个热追剧里,还会有什么食品故事呢?敬请期待。
欢迎分享转载→ http://www.youqulife.com/read-465755.html
下一篇:云南迪庆属于哪个市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备19000289号-5 TXT地图